[发明专利]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0316.3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周明;高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维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33;H04W64/00;G06F16/29;G08B25/08;G08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李焕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建筑物 火灾 探测 技术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包括火灾探测装置,云端平台和移动终端。本系统采用在建筑物内设置多个可发送与所述云端平台预设的建筑物地图信息具有一一对应的地址码信息的火灾探测装置,进入安装位置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地址码信息并向所述云端平台发送所述地址码信息,所述云端平台读取所述地址码信息,并结合与所述地址码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与预存的建筑物地图信息生成终端位置信息,所述移动终端实现了在所述云端平台上的定位;所述云端平台将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使手持移动终端的操作人员获取了定位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位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由消防控制中心主机和分布在建筑物内的感应探测头组成,消防指挥中心主机与感应探测头通过布线连接。火灾探测器上通常设有温度感应器或烟雾感应器,当发生火情时,感应探测头通过线路向消防控制中心主机发送火情信息电信号,值班室的消防员看到信息后通过启动声光警报器通知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疏散。这种火灾报警系统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建筑物内被困人员的具体数量和具体位置,灭火救援前期开展存在极大的困难,火情侦查信息化手段较少。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指战员在进入建筑物内部时也缺少室内定位场的保障,遇到险情时后方指挥部无法第一时间确定前方遇险人员数量及位置等重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法确定起火建筑物内被困人员的数量和位置,对灭火救援工作火情侦查和作战保障过程中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提供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包括:
火灾探测装置,其安装在建筑物内,所述火灾探测装置包括火灾探测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在安装位置的预设范围内发送与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相匹配的地址码等信息;
云端平台,其预存有建筑物室内地图信息、各个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一一对应的所述地址码信息;
移动终端,其在预设范围内接收到所述火灾探测装置所发送的所述地址码信息后将所述地址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读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发送的地址码信息,并结合与所述地址码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与预存的建筑物地图信息生成终端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作为上述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火灾探测模块探测到安装位置的预设范围内出现火灾时触发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出火灾特征码,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火灾特征码并将所述火灾特征码发送至所述云端平台。
作为上述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云端平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发送的所述火灾特征码,结合相对应的所述地址码信息、与所述地址码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火灾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和预存的建筑物地图信息生成火灾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火灾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作为上述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云端平台根据所述终端位置信息、所述火灾位置信息和预存的建筑物地图信息生成逃生路线信息,并将所述逃生路线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作为上述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在预设范围内发送所述地址码信息和/或所述火灾特征码的蓝牙单元和与向所述云端平台发送所述火灾特征码的 NB-lot通信单元。
作为上述基于建筑物火灾探测技术的定位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火灾探测装置上设有供电单元和警报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根据所述供电单元的电量状态发出电量信息;所述火灾探测模块探测到安装位置的预设范围内出现火灾时触所述发警报单元发出声音警报和灯光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维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维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0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