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9674.2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弓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38;H02J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多馈入交 直流 联系 分级 协调 电压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基于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馈入母线及直流系统的初值信息,结合时域仿真计算出各母线电压的轨迹灵敏度及各控制量对直流馈入母线的电压灵敏度;
步骤2:根据系统级和换流站级控制启动条件分别与各母线电压的轨迹灵敏度及直流馈入母线的电压灵敏度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启动系统级控制和换流站级控制;系统级控制通过广域量测在最低交流母线电压低于0.95p.u.时,启动系统级控制,换流站级控制检测直流馈入母线电压幅值,当其偏差值大于动作死区时,启动换流站级控制;
步骤3:基于广域量测数据计算发电机无功裕度并确定出系统级参与协调控制量是否包含换流站级控制量;
步骤4:针对系统级和换流站级各自控制目标函数分别进行优化求解电压稳定协调控制的相应最优控制序列;
步骤5:判断系统和换流站两级最优控制序列中的控制量是否发生冲突:若发生冲突,则根据协调控制规则选择控制量进行施加,根据协调控制规则如下:
当熄弧角控制指令冲突时,选取系统级控制指令进行控制,且下次换流站级熄弧角控制不大于系统级控制指令;
当直流有功功率控制指令冲突时,根据最新换流站级无功裕度更新系统级的常规直流有功功率增加量的最大值为ΔPmax;即:
在系统级控制施加前,将常规直流有功功率增加量与最新换流站级计算得到ΔPmax进行比较,取较小者作为直流有功功率控制指令;
施加后检测负荷母线电压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若是,则退出协调控制;否则,重复步骤1-步骤5,直至负荷母线电压满足预设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基于广域量测数据计算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馈入母线及直流系统的初值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当发电机无功裕度高于设定值时,系统级控制中不包含换流站级控制量,两级控制量彼此独立,不存在控制冲突;当发电机无功裕度低于设定值时,将站级控制量纳入到系统控制中。
4.一种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灵敏度计算模块,其用于:基于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馈入母线及直流系统的初值信息,结合时域仿真计算出各母线电压的轨迹灵敏度及各控制量对直流馈入母线的电压灵敏度;
控制启动判断模块,其用于:根据系统级和换流站级控制启动条件分别与各母线电压的轨迹灵敏度及直流馈入母线的电压灵敏度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启动系统级和换流站级控制;
系统级参与协调控制量确定模块,其用于:基于广域量测数据计算发电机无功裕度并确定出系统级参与协调控制量是否包含换流站级控制量;
最优控制序列求解模块,其用于:针对系统级和换流站级各自控制目标函数分别进行优化求解电压稳定协调控制的相应最优控制序列;
协调控制模块,其用于:判断系统和换流站两级最优控制序列中的控制量是否发生冲突:若发生冲突,则根据协调控制规则选择控制量进行施加,施加后检测负荷母线电压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若是,则退出协调控制;否则,重新计算灵敏度并计算最优控制序列,直至负荷母线电压满足预设要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灵敏度计算模块中,基于广域量测数据计算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馈入母线及直流系统的初值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分级协调电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启动判断模块中,系统级控制通过广域量测在最低交流母线电压低于0.95p.u.时,启动系统级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6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