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8809.3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傅腾;崔伟毅;唐溢泓;赵华男;徐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16/9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云云 |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服 请求 响应 方法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微服务架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例先接收数据请求;根据所述数据请求的请求类型确定处理所述数据请求的服务聚合模型;基于所述服务聚合模型的模型结构处理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将通过服务聚合模型来处理拆分后的微服务请求,进而完成了对于原有数据请求的处理操作,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类较好的针对请求处理场景的微服务架构落地方案,解决了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下进行请求处理的技术问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服务聚合模型的建模、编排及扩展等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服务架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就常规的请求处理方式而言,任一终端发起的一个终端请求,将直接处理该终端请求,以完成一次完整的请求处理进程。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兴起,业务模型变得高内聚、低耦合,业务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清晰,每个服务的职责变得单一明确。
鉴于请求处理进程是细颗粒的较为底层的操作类型,目前,并没有一类较好的针对请求处理场景的微服务架构落地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下进行请求处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请求;
根据所述数据请求的请求类型确定处理所述数据请求的服务聚合模型;
基于所述服务聚合模型的模型结构处理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
优选地,所述接收数据请求之前,所述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还包括:
基于与数据请求的请求类型对应的预设编排规则组合服务聚合模块,以构建由所述服务聚合模块组成的服务聚合模型。
优选地,所述接收数据请求之前,所述基于微服务的请求响应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替换微服务请求;
将服务聚合模型中的目标服务聚合模块对应的目标微服务请求替换为所述待替换微服务请求,以得到新的服务聚合模型。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服务聚合模型的模型结构处理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服务聚合模型中的初始服务聚合模块;
在所述初始服务聚合模块中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发起与所述初始服务聚合模块对应的微服务请求;
确定与所述初始服务聚合模块连接的下一服务聚合模块;
在所述下一服务聚合模块中发起与所述下一服务聚合模块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
优选地,所述服务聚合模型中包括与串行类型对应的第一服务聚合模块;
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服务聚合模型的模型结构处理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服务聚合模块中根据所述数据请求确定用户标识,并通过所述用户标识发起第一串行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
优选地,所述服务聚合模型中包括与串行类型对应的第二服务聚合模块;
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服务聚合模型的模型结构处理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微服务请求,以响应所述数据请求,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