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炼锌铜渣脱氯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8785.1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木;王娜;李国峰;周中华;刘迅;王赛;姜艳;邱伟佳;吴海艳;刘建平;张少博;陶余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5/00;C22B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温宏梅 | 
| 地址: | 650102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炼锌铜渣脱氯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湿法炼锌铜渣脱氯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将锌湿法冶炼系统产生的含有Cl‑和MnO4‑的酸液以预定流量连续打入第一反应槽中;同时,将来源于锌湿法冶炼系统的铜渣形成的铜渣矿浆向所述第一反应槽中连续加入,进行脱氯反应,所述第一反应槽中的反应液的液固比为20~100:1;反应液注满第一反应槽后溢流到与第一反应槽串联的第二反应槽中继续进行脱氯反应。采用锌湿法冶炼系统产生的含有Cl‑和MnO4‑的酸液作为前液,加入铜渣进行自净化脱氯,仅通过控制反应液的液固比,来实现脱氯的目的。该发明方法简单,无需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pH、溶液中Cu2+浓度,前液供应充足,脱氯效率高,脱氯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锌湿法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法炼锌铜渣脱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锌的湿法冶炼中,Cl-的大量存在会加剧阳极板的腐蚀,缩短阳极板的使用寿命;且腐蚀产物易在阴极发生沉积,这将影响锌的析出品质;同时形成的Cl2会严重恶化操作环境。湿法炼锌工艺系统中,氯主要来源于挥发窑产生的次氧化锌粉中,常用的氯脱除方法有火法和湿法两种,火法主要是通过高温焙烧来脱除含锌物料中的氯,杜绝氯进入湿法系统;湿法脱氯最为常用的是铜渣脱氯、氯化银脱氯,还有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等;而铜渣+弱酸浸上清脱氯是目前锌湿法冶炼工艺中普遍再用的工艺。
铜渣+弱酸浸上清脱氯工艺是利用湿法炼锌系统中含Cl-和Cu2+离子的弱酸浸出溶液,加入含单质铜的一段净化回收镉后的铜渣,使其发生Cu2++Cu+2Cl-=2CuCl反应,形成CuCl沉淀,将溶液中的Cl-脱除。通常需要严格控制脱氯前液中Cu2+浓度达到2~3g/L,脱氯过程pH2.0~3.0,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30~90分钟,才能达到较好的脱氯效果。若Cu2+浓度过低,前液含固量高、含有Fe3+等氧化物,都会使脱氯效率不稳定,氯脱除效果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炼锌铜渣脱氯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铜渣脱氯工艺对前液Cu2+浓度及含固量要求高、过程控制复杂、脱氯效率不稳定或工艺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湿法炼锌铜渣脱氯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将由锌湿法冶炼系统产生的净化铜镉渣经浸出回收镉,得到铜渣;
B、将铜渣与水加入到调浆槽进行调浆,得到铜渣矿浆,接着将所述铜渣矿浆转移至高位槽中;
C、将由锌湿法冶炼系统产生的含有Cl-和MnO4-的酸液以预定流量连续打入第一反应槽中,所述酸液中不含任意形式的Cu;同时,将所述高位槽中的铜渣矿浆向所述第一反应槽中连续加入,所述铜渣矿浆中的铜渣与所述酸液中的Cl-和MnO4-进行脱氯反应,所述第一反应槽中的反应液的液固比为20~100:1;所述第一反应槽被注满后,所述第一反应槽中的反应液溢流到与所述第一反应槽串联的第二反应槽中继续进行所述脱氯反应;
D、所述脱氯反应结束后,所述第二反应槽中的反应混合液进入中间槽,接着将所述反应混合液转移至板框压滤机,对所述反应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脱氯后液和脱氯铜渣,所述脱氯后液送入焙矿浸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用快递运输车箱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手术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