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车位智能导航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8456.7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韩金明辉;徐诗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无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8G1/0968;E01F13/04;E01F9/529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停车场 车位 智能 导航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车位智能导航装置,具体涉及停车场车位导航技术领域,包括远程控制的物联网系统,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到达对应位置后,根据车辆位置搜索预定范围内的停车场所,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信息及场内车位信息经显示屏显示,确定对应、处于开放状态的车位后,经物联网传输系统使锁定车位模块控制车锁装置对车位远程锁定或解锁,在确定对应的停车场并对车位锁定之后。本发明,有效的防止在户外或陌生环境中,不能及时掌握所需停车场车位信息,来回行驶折腾找车位带来的麻烦,通过车锁装置还可及时对车位与车辆锁定,防止在找到对应车位,行驶至车位的过程中车位被他人占用,给正常停车带来不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场车位导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车位智能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逐渐走进每家每户,在汽车便捷人们日常出行的同时,在车站或购物商场等地方停车越来成为困难的事,尤其是到生疏的地方,因为不熟悉环境,存在难以即时找到停车场所、到达的停车场所无停车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车位智能导航装置,包括远程控制的物联网系统,所述车辆到达对应位置后,根据车辆位置搜索预定范围内的停车场所,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信息及场内车位信息经显示屏显示,确定对应、处于开放状态的车位后,经物联网传输系统使锁定车位模块控制车锁装置对车位远程锁定或解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对应的停车场并对车位锁定之后,参考或沿着路径规划系统规划的路径行驶,规划的路径显示在显示屏上,显示屏安装在使用户及时经其看到对应信息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时间内到达指定车位,经车位解锁模块对车位解锁,按规定区域规范停车后经车位锁定模块对车位锁定;
未在预设时间内到达对应车位对车位解锁,车锁装置自解锁,并解除与车辆的锁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车辆驶离对应车位后,取消与车辆的锁定,车位处于开放状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停车不规范时,管理账户启用车锁装置控制车锁装置的启闭,用于在预设车辆停留时间之后,限制停车不规范车辆自行从车位移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减速带内腔的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输出端经承接板与锁定杆相连,锁定杆远离承接板的一端贯穿缓冲套管的中部,所述缓冲套管安装在减速带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套管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且锁定杆与缓冲套管上的通槽接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锁装置安装在减速带的中部,且驱动设备驱动锁定杆伸出的长度适应车锁装置接入命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车锁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减速带与车锁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车锁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减速带、2驱动设备、3缓冲套管、31承接板、32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无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无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式多气体传感系统
- 下一篇:智能分班排课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