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接触器用转接端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7015.5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3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庆;魏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勒智能电网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接触 器用 转接 端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接触器用转接端子,解决了触器用转接端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运行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中部安装有开关,外壳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中部安装有第一紧固螺丝,第一连接块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柱,外壳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中部安装有第二紧固螺丝,第二连接块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块底端开设有第一接线孔,第一紧固螺丝远离第一连接柱一端开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接块靠近外壳一端开设有第二接线孔,第一连接块底部固定有夹板,本发明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安装和更换,小故障不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降低运行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接触器用转接端子。
背景技术
电气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也是工科高等院校为各类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但是目前的接触器用转接端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的问题,触器用转接端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运行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接触器用转接端子,有效的解决了触器用转接端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运行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接触器用转接端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中部安装有开关,外壳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中部安装有第一紧固螺丝,第一连接块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柱,外壳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中部安装有第二紧固螺丝,第二连接块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块底端开设有第一接线孔,第一紧固螺丝远离第一连接柱一端开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接块靠近外壳一端开设有第二接线孔,第一连接块底部固定有夹板,外壳远离开关一端连接有顶板,顶板底端中部固定有弹簧片,顶板底端一侧连接有侧板,侧板远离顶板一端固定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弹簧片为一种铜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安装有金属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外侧安装有塑性材质套。
优选的,所述外壳远离开关一端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安装和更换,小故障不需要更换整个转接端子,降低运行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接线孔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顶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开关;3、第一连接块;4、第一紧固螺丝;5、第一连接柱;6、第二连接块;7、第二紧固螺丝;8、第二连接柱;9、第一接线孔;10、第二接线孔;11、连接孔;12、夹板;13、底板;14、侧板;15、顶板;16、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勒智能电网技术(南京)有限公司,未经代勒智能电网技术(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7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