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模板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6885.0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0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悦英;杨明;李素坤;王冬至;李冲;化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宜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8/07 | 分类号: | B29C48/07;B29C43/52;B29C43/46;B29C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模板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包括出料部、辊压部、冷却输送部和收料部;冷却输送部包括沿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多个接触式冷却结构,以及设置于接触式冷却结构中远离辊压部一端的牵引结构,且每个接触式冷却结构包括沿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回温部、定型部和冷却部,且至少回温部和冷却部之间贯通连接有循环换热组件,回温部位于模板雏形的两侧并向模板雏形提供热风。本发明在辊压基本成型后,回温,而后二次定型,避免侧边出现翘边,再配合后面的冷却,通过对内应力的释放,避免了冷却过程中出现的材料性能的改变;由于回温的热能是通过冷却过程中吸收的热能提供,保证了回温过程整个热能能量的适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模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行,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建筑模板有钢模板、木模板、竹模板。其中,钢模板强度高、光洁度好、耐磨性强,可是它生产成本高,安装时还需大量的钢扣件,容易与混凝土粘接而需要大量使用脱模剂,操作笨重,装模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木模板、竹模板虽造价比较便宜,光洁度尚可,但强度较差,耐蚀耐磨性差,而且在拆卸时由于木板吸水涨大而变形引起损坏严重,重复利用效率低。因此,PVC硬板类的建筑模板以其高性价比和便捷的生产安装性能受到极大的应用。
然而,对于此类建筑模板的生产,一般是采用挤出成型后进行冷却定型,而由于其本身不经过发泡操作,因此,其虽然硬度较大,但脆性也较高,尤其是其两侧结构,在成型和冷却的过程中更是容易发生形变,而一旦在直接辊压成型后通过强行提高冷却温度的方式进行冷却,则更是容易因温度骤变造成内应力的变化,从而增加脆性,降低强度,导致板材出现质量问题,甚至是直接导致板材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在对其进行辊压基本成型后,先在传输过程中对其侧边通过热风回温,再进行二次定型,避免侧边出现翘边等现象,同时,回温和二次定型配合后面的冷却,在前期通过对内应力的释放,避免了冷却过程中出现的材料性能的改变,保证了模板的质量;并且,由于回温的热能是通过冷却过程中吸收的热能提供,不仅对能量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且二者之间的热能的交换,也保证了回温过程整个热能能量的适配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生产装置,包括沿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出料部、辊压部、冷却输送部和收料部;其中,
所述出料部包括用于将料体挤出至所述辊压部的挤出模头;所述辊压部包括多个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挤压辊,经所述挤出模头挤出的模板雏形自上而下沿多个所述挤压辊的部分外表面顺次绕设并延伸至所述冷却输送部;
所述冷却输送部包括沿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多个接触式冷却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接触式冷却结构中远离所述辊压部一端的牵引结构,且每个所述接触式冷却结构包括沿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回温部、定型部和冷却部,且至少所述回温部和所述冷却部之间贯通连接有循环换热组件,所述回温部位于所述模板雏形的两侧并向所述模板雏形提供热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部包括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所述上水冷板和所述下水冷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所述模板雏形通过的通槽,所述上水冷板和所述下水冷板内部各自中空形成为冷却水承载腔,且所述冷却水承载腔自内向外分隔为多个冷却室,每个所述冷却室上各自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牵引结构用于传输所述模板雏形至所述收料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温部包括围合部分所述模板雏形的侧边的热风幕外壳,且所述热风幕外壳的出风面朝向所述模板雏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宜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宜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6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