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6019.1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林;崔巍;赵原;刘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之态秸秆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1/28 | 分类号: | C08L61/28;C08L97/02;C08K3/34;C08K3/26;C08K3/36;C08J5/06;C08J3/24;D06M15/693;D06M15/09;D06M11/50;D06M10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罗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植物纤维 树脂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50‑60份、改性植物纤维35‑45份、矿物填料1‑3份、固化剂0.05‑0.1份、润滑剂0.5‑1份。本发明通过对植物纤维填充体系进行优化,使制得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弯曲性能以及抗冲击韧性,力学性能优异,能大幅度提高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制品的耐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胺树脂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密胺树脂,又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其在加工成型时发生交联反应,最后形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密胺树脂不仅色彩丰富、外观酷似瓷器,而且,具有透明、无毒无味,机械强度高、耐磕碰,耐化学性能好、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耐沸水等优良的特点,通常与植物纤维填充料进行共混加工,利用植物纤维的高强度,以及密胺树脂本身的粘结性,获得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餐厨具的制造领域。但是,由于三聚氰胺的交联点过多,导致密胺树脂的脆性较大,使制得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仍然存在韧性不足的缺陷,其表面容易发生开裂,严重影响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强韧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增韧的植物纤维-密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50-60份、改性植物纤维35-45份、矿物填料1-3份、固化剂0.05-0.1份、润滑剂0.5-1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植物纤维加入高碘酸钠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醛基化植物纤维;
S2、将步骤S1所述醛基化植物纤维浸渍于表面改性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取出后干燥,即得,所述表面改性液由羧基丁苯胶乳、羧基化纳米纤维素和水混合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30-60℃、pH为3.5-5.5,反应时间为6-10h;所述植物纤维与高碘酸钠溶液的重量比为(1-2):100;所述高碘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4-0.06mol/L。
优选地,所述植物纤维为木纤维、竹纤维、麻纤维、棉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植物纤维为100-400目。
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液中,羧基丁苯胶乳、羧基化纳米纤维素和水的重量比为(50-100):(1-3):100。
优选地,所述羧基丁苯胶乳的固含量为50-55%;所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
优选地,所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为:
将棉浆纤维在质量分数为60-65%的硫酸溶液中于50-60℃加热水解1-2h,其中棉浆纤维与硫酸溶液的重量比为1:(10-15),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将悬浮液稀释至8-10倍以终止反应,然后进行离心、洗涤,置于透析袋中透析至pH保持不变,最后取出,冷冻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浸渍温度为25-45℃、浸渍时间为2-4h;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为0.5-1h。
优选地,所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将100-120重量份浓度为37%的甲醛溶液加入反应器中,用NaOH溶液将pH调至9.3-9.5,然后升温至35℃搅拌0.5-1h直至pH稳定,再加入30-4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于90-95℃反应2-3h,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之态秸秆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之态秸秆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60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