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5928.3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5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矢崎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F16G5/16;F16H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 器用 金属 刻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当用激光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进行刻印时,防止进入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穿过间隙而不能刻印。对沿着环状的金属环(22)支承多个金属元件(23)的金属带(15)照射激光,以跨多个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的方式实施刻印。由于将从与金属元件的刻印面(26b)垂直的法线方向(N)在元件板厚方向(T)上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θ)的最小值(θmin)设定为照射到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α)的激光不会碰到金属环的角度,因此在用激光在金属元件的刻印面上实施刻印的过程中,激光难以通过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而能够在刻印面上可靠地实施刻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其对沿着环状的金属环支承有多个金属元件的金属带照射激光,以跨多个所述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的方式实施刻印。
背景技术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这样的内容:以跨构成带式无级变速器用的金属带的多个金属元件的耳部的外周面的方式,使用激光来刻印制造编号、表示金属带的旋转方向的箭头、表示金属元件的层叠顺序的斜线等标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8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跨金属带的相邻的多个金属元件的耳部的外周面的方式用激光刻印规定的标识的情况下,存在进入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由于会穿过间隙而焦距偏移,因此无法刻印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当用激光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进行刻印时,防止进入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穿过间隙而不能刻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其对沿着环状的金属环支承有多个金属元件的金属带照射激光,以跨多个所述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的方式实施刻印,所述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从与所述金属元件的刻印面垂直的法线方向起在元件板厚方向行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的最小值设定为照射到形成于相邻的所述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不会碰到所述金属环的角度。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能够在从光源到所述刻印面的距离为最小焦距及最大焦距的范围内进行刻印,对于从与所述刻印面垂直的法线方向起在元件板厚方向上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的最大值,与所述最大焦距对应地进行设定。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所述间隙的大小为A,设沿着激光的照射方向的从所述刻印面到所述金属环的距离为B时,将所述激光照射角的最小值设定为tan-1=A/B。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对沿着环状的金属环支承有多个金属元件的金属带照射激光,以跨多个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的方式实施刻印。由于将从与金属元件的刻印面垂直的法线方向起在元件板厚方向上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的最小值设定为照射到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不会碰到金属环的角度,因此在用激光在金属元件的刻印面实施刻印的过程中,激光难以通过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而能够在刻印面可靠地实施刻印。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激光能够在从光源到刻印面的距离为最小焦距及最大焦距的范围内进行刻印,对于从与刻印面垂直的法线方向起在元件板厚方向上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的最大值,与最大焦距对应地进行设定,因此使得激光的焦点能够对准金属元件的刻印面来进行精度高的刻印,同时能够将在元件板厚方向上测量到的可刻印区域的长度确保为最大限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电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