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5469.9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B01D53/62;B01D53/52;B01D53/50;B01D46/54;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石磊 |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高效 垃圾 填埋气 收集 净化 发电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包括垃圾填埋气收集、固气分离和气液分离、吸附除湿、脱硫塔脱硫、水洗脱碳、冷凝干燥、精滤、储存、发电等步骤,本发明公开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流程精炼,净化效果好,废气产生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
技术背景
垃圾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填埋后,在填埋场内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LFG为填埋气体的英文缩写(Landfill gas)。根据填埋垃圾的来源和组成不同,填埋气体中含有30 %~55 % 体积比的甲烷,含有30%~45 % 体积比的的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空气、恶臭气体和其他微量气体。每一立方米填埋气体相当于大约 0.5m3 天然气或者是0.5 L燃油的热值,即未经处理的填埋场气体热值是27.8-30.5 MJ/kg,具有很高的燃料回收价值。为了解决垃圾围城以及饱和垃圾填埋场的陈埋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渐成主流,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急需解决垃圾填埋气的净化,以及垃圾填埋气燃烧后污染物排放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工艺流程精炼,净化效果好,废气产生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垃圾填埋气收集:通过均匀布设在垃圾填埋场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垃圾填埋气并通过管道汇总至收集站;
b.固气分离和气液分离:将收集站的垃圾填埋气原料通入分离器进行固气分离和气液分离;
c.吸附除湿:将上步分离后的垃圾填埋气通入吸附除湿装置中进行初步干燥,除去部分水汽;
d.脱硫塔脱硫:将上步除去部分水汽的垃圾填埋气通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净化;
e. 水洗脱碳: 将脱硫后的垃圾填埋气通入水洗塔中,进行水洗脱去大部分二氧化碳;
f.冷凝干燥,将脱碳后的垃圾填埋气通入冷凝干燥设备中,制冷系统把垃圾填埋气温度降低到其露点温度以下,使垃圾填埋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出来,而凝结热被制冷设备带走;
g.精滤:将上述干燥后的垃圾填埋气通入精滤器进行精细过滤;
h.检测器:检测器检测垃圾填埋气合格后进入下一步;
i.储存:将检测合格的垃圾填埋气储存入双层膜储气柜中;
j.发电:经过加压后进入燃气发电系统发电,并检测废气浓度。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所述步骤a具体为:通过设置于填埋场竖井中垂直带孔管道收集竖井,每隔20~30 m设置一个,每6~8个收集井设置一个集气柜,组成一组输送系统,每个集气柜设有独立的管道接至收集站。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所述步骤b中的分离器为除沫分离器,所述收集站输出的垃圾填埋气从所述除沫分离器上部进入除沫分离器中,土尘,污水等杂质从除沫分离器下部出口放出,分离后的垃圾填埋气由除沫分离器的上部输出。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环保高效的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所述步骤c具体为:将垃圾填埋气通入由固体吸附剂堆积而成的吸附床,利用毛细管作用将水气吸附在固体吸附剂上;所述固体吸附剂选自活性炭、沸石、氯化钙、硅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记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整体钢平台顶升油缸油路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