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4843.3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绿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5 | 分类号: | B01D53/85;B01D53/8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朱守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废气 处理 水解 催化 吸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包括中空蜂窝球体和固定衔接于中空蜂窝球体内的活性炭吸附载体,活性炭吸附载体的四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中空蜂窝球体内壁相衔接的凝胶吸附片,通过在纤维增强体的外侧填充催化颗粒,催化颗粒内包覆有填充催化剂的明胶硬囊壳以及分布于明胶硬囊壳外侧的酶水解囊,酶水解囊在受热情况下其内部所填充的水解酶溶剂溢出,所溢出的水解酶溶剂实现对明胶硬囊壳进行分解,从而可实现明胶硬囊壳内的催化剂缓慢释放并附着于纤维增强体以及凝胶吸附片上,无需一次性投放,且能够均匀分布,有效提高对废气的催化吸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气中危害最大又难处理的就是高温有机废气,高温有机废气中不仅有大量的灰尘颗粒,同时还含有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二甲基硫、氨气、甲醛等化合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因此,新的高温工业废气处理技术是还需开发的重要课题。目前废气处理的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生物法、光催化法、低温等离子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目前吸附剂主要有颗粒或者蜂窝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分子筛、硅胶、高聚合物吸附树脂等。
以吸附方法去除高温废气中的硫化物等,一般所使用的吸附剂其活性组成主要为过渡金属,有关去除硫化物的吸附剂专利大体上可分成两类,一类为以活性碳为载体,将金属盐类含浸于活性碳上可去除二氧化硫及硫化氢,常使用的金属盐类有铬盐、铜盐、银盐等。此外,为了提高废气处理效果,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往往配合催化剂一起使用,催化剂对废气中的有害杂质进行置换去除,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一次性投放式,时效性较差,同时也不利于催化剂的均匀分布。故而对于有机分子、含硫化合物等难处理的分子污染物的去除,目前吸附移除效果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来有效提高现有工业排出废气的催化吸附效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通过在纤维增强体的外侧填充催化颗粒,催化颗粒内包覆有填充催化剂的明胶硬囊壳以及分布于明胶硬囊壳外侧的酶水解囊,酶水解囊在受热情况下其内部所填充的水解酶溶剂溢出,所溢出的水解酶溶剂实现对明胶硬囊壳进行分解,从而可实现明胶硬囊壳内的催化剂缓慢释放并附着于纤维增强体以及凝胶吸附片上,有效提高对废气的催化吸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废气处理用水解催化吸附球,包括中空蜂窝球体和固定衔接于中空蜂窝球体内的活性炭吸附载体,所述活性炭吸附载体的四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中空蜂窝球体内壁相衔接的凝胶吸附片,多个凝胶吸附片将中空蜂窝球体内部分隔成多个放置腔,多个所述放置腔内均填充有多个催化颗粒,所述催化颗粒包括位于外侧的中空承托球体,所述中空承托球体内部设有明胶硬囊壳,所述明胶硬囊壳内部填充有催化剂,所述明胶硬囊壳与中空承托球体之间形成环形水解空腔,所述环形水解空腔内部填充有多个酶水解囊,所述中空承托球体的外端侧壁上嵌设连接有多个毛细纤维绒毛,且多个毛细纤维绒毛贯穿中空承托球体并延伸至明胶硬囊壳的外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酶水解囊包括放置于环形水解空腔内的椭形囊体,所述椭形囊体为长椭形的胶囊结构,所述椭形囊体的内部滑动密封衔接有移动片,所述移动片将椭形囊体的内部分隔成气体腔和水解酶腔,所述水解酶腔内注射填充有水解酶溶剂,所述气体腔内注射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移动片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水解酶腔内的破解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绿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绿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