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4805.8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莲;张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椭圆 楔块式 支架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夹紧楔块、椭圆楔块、旋钮和功能部;车架的下翼面插入支架主体与夹紧楔块中间;功能部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上端;管线束插入功能部中;旋钮与椭圆楔块花键配合;椭圆楔块与夹紧楔块配合;夹紧楔块右端与支架主体滑动配合。本发明能够夹在车架边缘或其他零件的边缘;本发明利用椭圆楔块驱动滑块,将支架与车架或其他被固定零件实现夹紧,夹在车架边缘或其他零件边缘,手动拧动手柄,驱动椭圆由小径向大径变化,使椭圆上部的楔面向左运动,推动上方夹紧楔块向上运动,将支架与车架或其他被固定零件的边缘固定,操作方便性高,灵活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气设备的应用逐渐增多,商用车用管线束也随之增多,传统商用车用管线束支架多以普通支架通过连接孔与车架或被固定件连接。其主要的缺点:车架必须开孔,支架位置固定,不易更改,支架布置的灵活性差。而管线束最大的特点就是布置的多变性和灵活性,管线束支架的位置可能性极多,千变万化,如果均采用传统的管线束支架结构,需在实际样车出来前先确定好被固定件上孔的位置,而实际车辆装配过程中,由于管线束为柔性连接,其装配的公差较大,与已知设定的传统管线束支架的匹配程度较低,时常会遇到管线束无法正确装入既定管线束支架里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能够直接夹在车架边缘,或者其他零件的边缘;本发明利用椭圆楔块驱动滑块,将支架与车架或其他被固定零件实现夹紧,夹在车架边缘或其他零件边缘,手动拧动手柄,驱动椭圆由小径向大径变化,使椭圆上部的楔面向左运动,推动上方夹紧楔块向上运动,将支架与车架或其他被固定零件的边缘固定,操作方便性高,灵活性强,解决车架上必须为管线束支架开固定孔,使得管线束支架固定位置过于固定,不灵活,不能与管线束理顺的灵活度匹配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1包括支架主体11、夹紧楔块12、椭圆楔块13、旋钮14和功能部15;车架2的下翼面插入支架主体11与夹紧楔块12中间;所述功能部15设置在支架主体11的上端;管线束3插入功能部15中;所述旋钮14与椭圆楔块13花键配合;所述椭圆楔块13与夹紧楔块12配合;所述夹紧楔块12右端与支架主体11滑动配合。
车架2的下翼面插入支架主体11的支架主体平面111与夹紧楔块12的上部的楔块平面121中间。
所述旋钮14的旋钮花键部141与椭圆楔块13的椭圆花键部132配合。
所述椭圆楔块13为椭圆柱,椭圆柱一端为大径,另一端为小径;所述椭圆的端面上设置椭圆楔面131。
所述椭圆楔块13上端的椭圆楔面131与夹紧楔块12下端的楔块斜面122配合。
所述夹紧楔块12右部的楔块导向部123设置在支架主体11中的竖向导向槽112里。
所述旋钮14还包括旋钮手柄部142。
所述功能部15包括夹箍本体151、伸缩口152和端部加固部153;所述夹箍本体151的中间为伸缩口152;所述夹箍本体151的两端延伸有端部加固部153。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计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无需在车架或者被固定零件上开设连接孔,只需卡接在车架或被固定零件的边缘,手动转动旋钮便可以实现支架组件与车架或其他零件边缘的固定,操作方便性高,灵活性高,适用于固定位置多变,经常维修等场合使用;
2)本发明设计一种椭圆楔块式支架装置,利用楔形夹紧原理,实现支架与车架或其他零件边缘的夹紧,无需在车架或其他零件上开设连接孔,安装方便,布置灵活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