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开颅钻钻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4599.0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强;李志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强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开颅 钻头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开颅钻钻头,包括钻筒;钻筒顶部固连有夹杆,夹杆通过钻掘单元驱动,钻筒内固连有定位用的芯钻;钻筒外套有筒形的护罩,护罩底部圆周均布三个滑孔,滑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钻杆,固定钻杆通过驱动单元驱动旋转;夹杆贯穿护罩并与护罩滑动密封连接;夹杆位于护罩外部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环,限位环与护罩之间夹杆上套有一号弹簧;本发明通过三点式固定钻杆定位,减少钻筒滑动,进而减少开颅钻对头部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开颅钻钻头。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亦称穿颅术,是颅骨外科手术的一种,指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颅骨,从而进行一些非常规治疗。打开患者颅骨的步骤常用先在区域内三点定位出定位孔,再用铣刀将定位孔之间切开,从而将颅骨取下,这过程常会用到颅骨铣刀和钻孔钻,颅骨铣刀和钻孔钻均是神经外科常用的开颅手术器械,在进行脑外科手术时,通过高速旋转的铣削单元切开颅骨。在三孔定位时,需要将颅骨切割出一个孔,现有的操作方式,直接采用环钻打孔,而环钻打孔的方式在开孔开始时,由于头骨较坚硬并且是类似球状的,环形钻与头骨面接触并不完全,从而易出现滑动,滑动的情况出现易造成软组织受伤,并且会影响开孔操作。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开颅钻钻头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07200289731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限深安全装置的电动开颅钻,包括由钻头、外壳、钻头锁紧螺母、软轴连接螺栓、软轴、微型低速电机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下部设对称的二根水平支撑脚,在二根水平支撑脚连接的横杆中部设螺筒,外壳旋转在螺筒内,在螺筒下部的外壳的外壁上设水平定位圆环,在螺筒上部的外壳的外壁上设限深定位圆环。该带限深安全装置的电动开颅钻,由于在电钻外壳的前端加了限深装置,且进钻是通过螺纹旋进的,所以该电动开颅钻不仅具有进钻快、孔眼小、省时省力的优点,而且钻深能准确控制,进钻速度可自行调速,使进钻稳定,使用更加安全;但现有技术中钻头定位困难,使得钻头容易滑脱,进而损伤其他头部部位,同时在钻头打穿颅骨时颅内压力突变,进而使得大脑皮层局部变形引起的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颅钻钻头钻头定位困难,使得钻头容易滑脱,进而损伤其他头部部位,同时在钻头打穿颅骨时颅内压力突变,进而使得大脑皮层局部变形引起的损伤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开颅钻钻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动开颅钻钻头,包括钻筒;所述钻筒顶部固连有夹杆,夹杆通过钻掘单元驱动,钻筒内固连有定位用的芯钻;所述钻筒外套有筒形的护罩,护罩底部圆周均布三个滑孔,滑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钻杆,固定钻杆通过驱动单元驱动旋转;所述夹杆贯穿护罩并与护罩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夹杆位于护罩外部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环,限位环与护罩之间夹杆上套有一号弹簧;通过三点式固定钻杆定位,减少钻筒滑动,进而减少开颅钻对头部的伤害;工作时,将夹杆与钻掘单元固连,之后将护罩对准颅骨的钻孔位置,之后通过按压护罩,使得固定钻杆抵住颅骨,之后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固定钻杆旋转,使得固定钻杆头部钻入颅骨中,进而完成对钻筒的快速定位,之后通过按压夹杆,使得夹杆压缩一号弹簧之后向护罩内滑动,进而使得芯钻和钻筒抵住并切割颅骨,增加开颅钻的钻孔效率,减少钻孔初期的滑动对颅骨和头皮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强,未经郭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