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3043.X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左伊琦;魏业文;聂俊波;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瑞利 电线杆 深度 损伤 检测 方法 | ||
1.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钢筋的位置,在电线杆陆上部分作出等高线,并在等高线上标注出钢筋位置;
步骤二:将激振器(1)和拾振器(2)置于等高线上、下两侧,且激振器(1)下端和拾振器(2)上端距等高线距离相等,并使激振器(1)和拾振器(2)间连线与电杆侧面母线平行;
步骤三:激振器(1)发出的信号从高频向低频递减,每次激振器(1)发出新频率的信号后一段时间tΔ,拾振器(2)开始扫描检测信号;
拾振器(2)每检测到一次反射信号,将该频率下激振器(1)发出信号至拾振器(2)检测到信号所耗时长t、频率f大小,波速V传入给处理装置(3);
步骤四:每一标记处测量完成后,在处理装置(3)中建立时长t关于频率f由高向低变化的折线图;每检测完一处钢筋标记点后,沿等高线向下一标记处的钢筋标记点继续测量,直至测完所有钢筋标记点;
步骤五:测量完所有钢筋标记点后,将所有折线图放入一个坐标系,找到特征频率f0,结合波速V及传播时间,判断电杆埋深、损伤情况,对电杆不同检测情况的四种分析:
①、无裂缝:当高频波未碰到开口裂缝,则R波将一直沿着电杆表面传播,到达地下端面处折返,被拾振器(2)检测到信道;
②、开口裂缝:当高频波遇到开口裂缝时,将R波越过土地所需的穿透深度h看作无限大,hλ,λ为波长,故R波大部分能量被反射,拾振器(2)提前检测到信号,随着频率减小到f0时,拾振器(2)检测到信号的时间突然变长,表明波长恰好等于裂缝长度,R波越过裂缝尖端;
③、隐藏裂缝:当波长小于d1,对应频率f1时,相当于在无缝区传播;当波长大于d1时,R波发生反射,拾振器(2)提前检测到信号,当波长大于d2,对应频率f2时,其波速又相当于在无缝区传播;
④、断续裂缝:钢筋与混凝土界面未紧密贴合导致铁锈生锈,使混凝土和钢筋的贴合面间夹杂着铁锈,形成断续裂缝,此时拾振器(2)检测到信号,但耗时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包括计算出:裂缝深度h=V/(2* f0);埋深L=V*(t+tΔ)/2-D,D为等高线距地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用磁铁判断钢筋的位置,然后用记号笔在电线杆表面做一个等高线,并在等高线上标注处钢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激振器(1)发出的信号从高频100Khz向低频7Khz递减,每10ms减少100hz;每次激振器(1)发出新频率的信号后0.5ms,拾振器(2)开始扫描检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304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