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鼠种识别智能循环诱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1303.X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艳;王广莲;王凯;王圣楠;国栋;胡宪亮;王瑞;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23/16 | 分类号: | A01M23/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 地址: | 251401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识别 智能 循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鼠种识别智能循环诱控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诱捕鼠笼,诱捕鼠笼内设置有控制箱以及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毒饵投放装置;与诱捕鼠笼相连通的进笼通道;连接于进笼通道、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进笼红外传感器;设置于进笼通道的通道入口处、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入口控制门;以及与诱捕鼠笼相连通的出笼通道;连接于出笼通道、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出笼红外传感器;设置于出笼通道的通道出口处、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出口控制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不同重复利用多次捕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实现一种鼠种识别智能循环诱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老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其繁殖速度快且生存能力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老鼠不仅能够传播多种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还能够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例如:牧业上的害鼠主要有黄兔尾鼠、达乌尔黄鼠、旱獭、黑唇鼠兔、布氏田鼠和鼹形田鼠等。这些害鼠会大量啃食牧草,进而造成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和草场面积缩小。在沙质土壤地区,常因植被被鼠类破坏经常造成土壤沙化;并且鼠类的挖掘活动也会加速土壤风蚀,进而严重影响牧业的发展和草原的建设。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用户大多放置专门的捕鼠装置来抓捕老鼠,以解决上述鼠害问题。例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草原红外线式捕鼠装置,包括:捕鼠笼01、食盒02、红外传感器03、隔离网04、进笼门05、入门斜坡06、突起条07。其中,捕鼠笼01与食盒02对接式连接构成,进笼门05与捕鼠笼01的中间处转动式固定,进笼门05的下沿与入门斜坡06紧密贴合,入门斜坡06的底面贴合于捕鼠笼01的底面,分为上坡与下坡两部分,进笼门05与入门斜坡06接触处的下方一侧制有一个半圆形突起条,保证进笼门05只能向捕鼠笼01的内部转动,通过食盒02的底面内部的红外线感应器03,来探测捕鼠情况。这样,当有老鼠被食盒02中的诱饵引诱时,会沿着入门斜坡06进入捕鼠笼01中,同时进笼门05被顶开,当老鼠完全进入到捕鼠笼1中,进笼门05落下,因为进笼门05被突起条07阻隔,进笼门05只能向捕鼠笼01的内部转动,所以老鼠进入到捕鼠笼1后无法逃脱;并且因为捕鼠笼01与食盒02之间有隔离网04阻隔,这样该捕鼠装置可重复利用。
然而,上述捕鼠装置虽然能够捕捉老鼠,且老鼠进入到捕鼠笼中,理论上不影响下一只老鼠的进入,但是老鼠实际能够进行信息交流,若不人工处理老鼠,只要一只老鼠被捕获,其他同类将不会再进入陷阱。更何况,若长期无人处理老鼠,老鼠尸体腐烂以后,鼠类闻见同类尸体的味道更不会进入。因此,所谓的重复利用都是理想状态,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鼠种识别智能循环诱控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捕鼠装置,需人工处理老鼠,否则无法阻断老鼠之间信息交流,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鼠种识别智能循环诱控系统,包括:
诱捕鼠笼,其中,该诱捕鼠笼内设置有控制箱以及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毒饵投放装置;
与诱捕鼠笼相连通的进笼通道;
连接于进笼通道、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进笼红外传感器;
设置于进笼通道的通道入口处、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入口控制门;
以及,与诱捕鼠笼相连通的出笼通道;
连接于出笼通道、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出笼红外传感器;
设置于出笼通道的通道出口处、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出口控制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毒饵投放装置包括:设置于诱捕鼠笼的内部上端、且朝向进笼通道的毒饵仓,其中,毒饵仓挖设有散味孔;以及,与毒饵仓相连通、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毒饵下落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1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