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7510.8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建平 |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沼气 生物 脱硫 处理 系统 | ||
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包括脱硫洗涤塔、再生反应器、硫沉淀器,精炼洗涤塔和精炼洗涤液循环罐;所述脱硫洗涤塔的排气管道与精炼洗涤塔连通,脱硫洗涤塔的入液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脱硫洗涤塔的富液出料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所述再生反应器的硫出料管道与硫沉淀器连通,所述硫沉淀器的排液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所述精炼洗涤液循环罐分别与精炼洗涤塔、再生反应器连通。本发明实现了高效、低成本脱硫的的同时达到进一步提纯效果,利用嗜盐脱硫杆菌处理失效的洗涤液参与循环,用更好的物化条件提升洗涤液进一步去除硫化氢的净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的脱硫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脱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环保技术,是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再生能源利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具有成本低、脱硫效果好、不需要添加昂贵的化学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等等的条件,因而现在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城市餐厨废料处理、垃圾填埋处理中被广泛利用。
目前,生物脱硫技术中存在部分问题,其生成的是单质硫,其供电子来源是利用鼓风通入空气中的氧来提供,但在供氧的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是会导致过度的氧化—产生部分的硫酸H2SO4,如果不加控制脱硫会由于SO4根的累积升高而很快失效,反映在控制数据上就是电导率(盐分)的不断升高。如果超过了生物菌的耐盐程度,脱硫效果就会丧失,所以在失效的洗涤液体再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电位来制约氧化值,控制的过程需要产生了一个正弦波一样的电位图,当电位低时,供电子不充分会留有一些硫化氢未处理干净。
由于需要严格控制电导率的原因,同时也由于盐分的制约,pH与投加碱量必须控制,洗涤液的状态是受限的,现有工艺不能形成非常完美的脱硫条件和脱硫的环境。
此外,随着国家环保对大气污染的要求越来越严,企业对沼气及其他含硫气体的处理达标要求是:如制成天然气要达到天然气的指标,硫化氢含量:≤10mg/l;即相当于要求≤7ppm;同样以再生沼气为原料经脱硫脱碳制成车用天然气(CNG项目)或进入居民使用的管道燃气项目,其对硫化氢含量的指标要求也是同样的。对含硫气体排放同样是比这更严格的指标要求,现有的生物脱硫工艺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以至于需要追加其他的方法,比如再用固体化学脱硫串联等。但固体化学脱硫使用周期很短,很快就又不能达标。这是因为固体脱硫有众多弊端:a效率不高,非常容易饱和;b更换脱硫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更换工作中有粉尘、自燃爆炸的危险,工作环境恶劣。
因此,提供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本发明通过在原生物脱硫系统:脱硫洗涤塔、再生反应器、硫沉淀器的后面设置精炼洗涤塔和精炼洗涤液循环罐,实现了高效、低成本脱硫的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纯了气体,同时不向沼气引入空气、维持沼气的热值,采用分离式脱硫工艺,可在极大的硫化氢浓度环境下平稳进行脱硫,利用嗜盐脱硫杆菌处理失效的洗涤液回收循环,利用精炼洗涤液循环罐更好的物化条件提升洗涤液去除硫化物的净化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沼气的生物精脱硫处理系统,包括脱硫洗涤塔、再生反应器、硫沉淀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炼洗涤塔和精炼洗涤液循环罐;
所述脱硫洗涤塔的排气管道与精炼洗涤塔连通,脱硫洗涤塔的入液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脱硫洗涤塔的富液出料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
所述再生反应器的硫出料管道与硫沉淀器连通,所述硫沉淀器的排液管道与再生反应器连通;
所述精炼洗涤液循环罐分别与精炼洗涤塔、再生反应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脱硫洗涤塔设置沼气进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精炼洗涤塔设置精制气体排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建平,未经蒋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