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及电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7175.1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5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兵;张惠;陈圣荣;龙登坛;何志杰;赵长洋;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2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数字 电源 散热 结构 组件 | ||
1.一种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U机箱(13)、紫铜散热器(6)、导流罩(7)和均热板散热器(10);
所述3U机箱(13)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底板(5)和顶板;其中,所述前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轴流风机(121)、第二轴流风机(122)、第一气流入口(21)和第二气流入口(22);后面板(2)上设置有第一气流出口(23)和第二气流出口(24);所述第一轴流风机(121)置于第一气流入口(21)处,所述第二轴流风机(122)置于第二气流入口(22)处;
所述紫铜散热器(6)包括第一翅片(17)和第一基板安装面(15);其中,所述第一翅片(17)上设有第一翅片传热面(14),所述第一基板安装面(15)上设有散热器安装孔(16);
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包括第二翅片(20)和第二基板安装面(19);
所述导流罩(7)安装于底板(5)上,包括开口端和收敛端;其中,所述开口端为导流罩(7)的入风口,所述收敛端为导流罩(7)的出风口;所述导流罩(7)的开口端与第一轴流风机(121)相对,所述导流罩(7)的收敛端与第一翅片(17)相对;
其中,所述前面板(1)、后面板(2)、紫铜散热器(6)、导流罩(7)和均热板散热器(10)在所述3U机箱(13)腔内形成对流换热路径;
将所述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整流二极管(8)和吸收电阻(9)安装于所述紫铜散热器(6)的第一基板安装面(15)上;
将所述高密度数字电源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安装于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的第二基板安装面(19)上;
所述对流换热路径包括:
所述紫铜散热器(6)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翅片(17),气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所述第一轴流风机(121)、所述导流罩(7)、所述第一翅片(17)以及所述第一气流出口(23);
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二翅片(20),气流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2)、所述第二轴流风机(122)、所述第二翅片(20)以及所述第二气流出口(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8)和吸收电阻(9)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紫铜散热器(6)的第一基板安装面(15)后,进一步地传导至所述第一翅片(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流入的空气经过第一轴流风机(121)形成的强迫气流,通过所述导流罩(7)流出与所述第一翅片(17)进行对流换热,形成的热气流再通过第一翅片(17)经第一气流出口(23)送至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的第二基板安装面(19)后,进一步地传导至所述第二翅片(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2)流入的空气经过第二轴流风机(122)形成的强迫气流与所述第二翅片(20)进行对流换热,形成的热气流再通过第二翅片(20)经第二气流出口(24)送至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散热器安装孔(16)为固定位置,将所述紫铜散热器(6)紧固在底板(5)上;并在所述紫铜散热器(6)的第一翅片传热面(14)上涂抹高导热硅脂,从而提高所述紫铜散热器(6)与底板(5)之间的传热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密度数字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安装于底板(5)上,并在所述均热板散热器(10)与底板(5)的贴合面上涂抹高导热硅脂,从而提高所均热板散热器(10)与底板(5)之间的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1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三合一动力总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