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6749.3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力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67/08;C09D163/00;C08G18/6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董博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防水材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性防水材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组分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组分配比为:所述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占组分总重量20%,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占组分总重量18%,所述聚乙烯醇占组分总重量12%,所述丙烯酸占组分总重量20%,所述醇酸树脂占组分总重量15%,所述环氧树脂占组分总重量15%。本发明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乙烯醇混合制成的聚氨酯单体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丙烯酸作为粘合剂和改性剂,令本水性防水材料具有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弹性好等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防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材料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要防止雨水、雪水和地下水的渗透、防止空气中的湿气、蒸汽和其他有害气体与液体的侵蚀,用于建筑物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部位主要是屋面、墙面、地面和地下室;防水材料品种繁多,依据其主要成分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丙烯酸为主要成分的水性木器漆,主要特点是附着力好,不会加深木器的颜色,但耐磨及抗化学性较差、丰满度较差,施工易产生缺陷,这也是形成大多数人认为水性漆不好的原因所在;第二类是以丙烯酸与聚氨酯的合成物为主要成分的水性木器漆,其特点除了秉承丙烯酸漆的特点外,又增加了耐磨及抗化学性强的特点,第三类是聚氨酯水性漆,其综合性能优越,丰满度高,耐磨性能甚至超过油性漆,使用寿命、色彩调配方面都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还有水溶干性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也可作为防水材料主体或组成材料。
目前的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结构强度低,粘接性差、耐久性差。
2、目前的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复杂,获得的产品良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的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结构强度低,粘接性差、耐久性差,以及制备方法操作复杂,获得的产品良品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原料组分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组分配比为:所述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占组分总重量20%,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占组分总重量18%,所述聚乙烯醇占组分总重量12%,所述丙烯酸占组分总重量20%,所述醇酸树脂占组分总重量15%,所述环氧树脂占组分总重量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制成聚氨酯单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作为粘合剂和改性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醇酸树脂釆用丙稀酸树脂化学改性后的干性醇酸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氧树脂采用双酚A-环氧氯丙烷型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性防水材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配料,将上述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丙烯酸、干性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按照设定的重量比例单独选料,其中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干性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为粉末状,丙烯酸为液态,上述原料的重量误差要求单体自重的1%以内,或组分总重量0.2%以内;
S2:物料混合,将上述的原料按照设定的比例逐一投放至容器中,其中,将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先行投入并充分混合,然后依次投放液态的丙烯酸,以及粉末状的干性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力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力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