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66457.X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曾虎;梁继东;拓如印;柴朝阳;蒋立山;裴丹丹;张新;王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万基铝加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1/06;C22C2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寇冰 |
| 地址: | 4718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熔炼 工序 减少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加料:选用纯度99.70%以上的原铝和铝锭,液固比大于1.2,精炼使用无残留易挥发液体精炼剂,配料使用中间合金,先均匀入炉固料,再进原铝,最后从炉门槛均匀轻缓推入合金化所需的合金锭,固料埋入铝液中,其中,铝锭和合金锭在入炉前先在烟气余热炉中升温预热;
炉料升温熔化、调整成分:采用梯度升温模式配合弥散式燃烧器,保持良好炉况,并使用液相精准控温,升温至700±10℃,开启永磁搅拌,温度达745±2℃,升温停止,取样化验,调整成分至合格;
熔炉内金属熔体的精炼:采用液体精炼剂的挥发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作为精炼气源,通过液体精炼机配合特制精炼管进行精炼,入炉气体压力0.05-0.08MPa,液体精炼剂使用100±10ml/t铝,精炼时间18±2min,气泡高度小于140±10mm,精炼采用N+Z模式;
熔炉内金属熔体的扒渣:静置10min后扒渣,扒渣采用人工扒渣模式配合特制扒渣工具,扒渣至炉门槛时停顿6-10s,然后扒出铝渣;
导炉:在水平流槽中插入流槽插板,保持导流过程中流槽液位达流槽深度的2/3,使出炉铝液潜流,保温炉入液口使用下注式入液,导炉中控制流量,避免洒铝;
电阻保温炉内金属熔体的精炼:用液体精炼剂的挥发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作为精炼气源,通过液体精炼机配合特制精炼管进行精炼,入炉气体压力0.03-0.05MPa,液体精炼剂用100±10ml/t铝,精炼时间18±2min,气泡高度小于100±10mm,精炼采用N+Z模式;
电阻保温炉内金属熔体的扒渣:扒渣采用人工扒渣模式配合特制扒渣工具,扒渣至炉门槛时停顿6-10s,然后扒出铝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备料加料步骤中,铝锭和合金锭在入炉前先在烟气余热炉中升温预热的温度为150-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备料加料步骤中,加料时间小于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炉料升温熔化、调整成分步骤中梯度升温模式具体指在设定控制温度时,不直接设定最大值1100℃,而是根据炉膛温度的变化不断调整设定温度,每次设定温度大于炉膛温度100-200℃为基准,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而设定更高的控制温度来维持整个升温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炉内金属熔体的扒渣步骤中,扒渣时间小于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导炉结束必须进行精炼,电阻保温炉内精炼时间间隔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加工熔炼工序减少铝渣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阻保温炉内金属熔体的扒渣步骤中,扒渣时间小于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万基铝加工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万基铝加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4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