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6327.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申云峰;柯炳育;申龙来;朱甫;胥广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特泰克(昆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06 | 分类号: | H01J35/06;H01J35/24;H01J9/18;H01J9/24;H01J9/26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邵永永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纳米 发射 阴极 射线 | ||
1.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包括陶瓷外罩(105),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罩(105)的一侧设置有接头环(104),所述接头环另一侧设置有铍窗支撑杆(103),所述铍窗支撑杆(103)上设置有用于另行拼接防热装置的固定塞(1012),所述铍窗支撑杆(103)呈对称分布,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铍窗支撑杆(103)之间设置有铍窗(101),所述铍窗(101)内侧设置有镀金(Au)箔膜靶极(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罩(105)中部内侧设置有金属底座(107),所述金属底座(107)外侧设置有绝缘体底座(109),所述绝缘体底座(109)外侧设置有集束管(108),所述金属底座(107)上设置有金属底座电极杆(1010),所述集束管(108)上设置有集束电极杆(1011),所述金属底座(107)一侧设置有碳纳米管电子发射面(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电子发射面(106)、所述金属底座(107)、所述集束管(108)、所述绝缘体底座(109)、所述金属底座电极杆(1010)、所述集束电极杆(1011)构成阴极部,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电子发射面(106)与金属底座(107)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铍窗(101)、所述镀金(Au)箔膜靶极(102)、所述铍窗支撑杆(103)构成阳极部,其中带镀金(Au)箔膜靶极(102)的铍窗(101)与铍窗支撑杆(103)钎焊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铍窗支撑杆(103)为镍(Ni)材质,且同铍窗(101)和接头环(104)钎焊接合,所述陶瓷外罩(105)与所述接头环(104)钎焊接合,所述铍窗支撑杆(103)起支撑铍窗(101)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罩(105)的材料使用了矾土96%,且所述陶瓷外罩(105)表面为褶皱状,以保持绝缘裕隔距离,所述陶瓷外罩(105)接触所述接头环(104)、所述金属底座电极杆(1010)及所述集束电极杆(1011)的部位形成钼(Mo)金属化层来维持真空状态,且与所述接头环(104)及所述金属底座电极杆(1010)、所述集束电极杆(1011)的金属化层之间钎焊接合以保维持超高真空状态,所述陶瓷外罩(105)形成X射线管的整体外形,且所述陶瓷外罩(105)在高压端电极与接地的所述铍窗支撑杆(103)之间起绝缘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冷阴极软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电极杆(1011)连接有电源VH(501),所述金属底座电极杆(1010)连接有电源Vc(5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特泰克(昆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莱特泰克(昆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3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学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玻璃斜边背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