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闸机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5354.1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敖武;王甫超;孙腾龙;帅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E01F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金玲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闸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闸机设备,该闸机设备包括框架、闸门、控制装置、第一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和识别装置。通过识别装置识别出用户信息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开启,然后第一摄像装置生成图像信号,将图像信号传给控制装置,驱动闸门开启,第二摄像装置生成图像信号并传递给控制装置,驱动闸门关闭。无需设置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只需在闸机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再在框架安装控制装置即可,安装简单、减轻了闸机的重量;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识别的画面空间很大,拍摄区域都可被识别到,减少盲区存在,有效减少无授权用户通过闸口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闸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闸机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闸机作为一种通道管理设备,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出入口。
现有技术的闸机大多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控制闸门的开关,且需在闸机上下框架内布满红外传感器模块,才能较为精准地识别通行者的运动轨迹。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闸机需要安装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复杂、费时费力,且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占用了闸机框架内的许多空间,还增加了闸机的整体重量;若大量减少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则识别用户运动轨迹时容易出现较大的盲区,造成识别用户不精准,在防止无授权用户通过闸口这一方面会造成很大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闸机设备,上述闸机设备无需繁琐地设置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安装简单、减轻了闸机的重量;另外,本发明提供的闸机设备不会出现较大识别用户的盲区,能够有效减少无授权用户通过闸口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用户识别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闸机设备,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框架;位于两个框架之间的拍摄区域;安装于框架的闸门,闸门将拍摄区域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用于控制闸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安装于闸机设备的入口、且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一摄像装置,以及安装于闸机设备的出口、且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二摄像装置,第一摄像装置用于识别位于第一区的用户的图像,第二摄像装置用于识别位于第二区的用户的图像,且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装置均能够用图像算法截取出用户所在的传感区域并生成图像信号,再将图像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令控制装置开启或关闭闸门;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识别装置,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信息,并能够将用户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令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开启。
本发明提供的闸机设备,当用户通过识别装置识别出用户信息后,识别装置将该用户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开启,然后用户由闸机设备的入口走入两个框架之间的第一区,与此同时,第一摄像装置识别用户的图像,并用图像算法截取出用户所在的传感区域并生成图像信号,再将该图像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到该图像信号后,驱动闸门开启,然后用户通过闸口,接着第二摄像装置识别用户的图像,并用图像算法截取出用户所在的传感区域并生成图像信号,再将该图像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到该图像信号后,驱动闸门关闭。
这种设置方式,无需繁琐地设置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只需在闸机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再在框架安装控制装置即可,安装简单、减轻了闸机的重量;另外,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识别的画面空间很大,两个框架之间的拍摄区域都可被识别到,有效减少了盲区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无授权用户通过闸口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用户识别的效率。
优选地,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机构,和/或识别装置包括感应机构。
优选地,人脸识别机构储存用户的面部图像信息;人脸识别机构包括面部摄像头,当面部摄像头捕捉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符合存储的面部图像信息后,人脸识别机构控制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5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