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598.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睿;方梦娇;朱烨;蔡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6;D02G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田相迪 |
地址: | 31451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杂 纤维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导丝: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纱互不交错地通过导丝装置牵引至第一展平辊;步骤二,展平:通过第一展平辊使原本成束的纤维纱团的纤维经第一展平辊作用后呈现分散的薄层状纤维纱,并根据要求设置好薄层状纤维纱的纤维间隙。该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可以实现多种增强纤维或增强纤维与热塑性基体纤维间束内(层内)复合混杂的目的,该操作方法混杂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编织毡混杂粗纱的制备又可分为两种:层间(束间)混杂和层内(束内)混杂。陕西科技大学的吕生华教授曾系统研究过纤维混杂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层内(束内)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ILSS要好于层间(束间)混杂复合材料,层内(束内)混杂方式所得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ILSS比层间(束间)混杂的高1~1.5倍。而目前大部分厂家的混杂纤维还只是层间(束间)混杂,因此开发层内(束内)混杂纤维非常具有实际意义。并且目前生产层内(束内)混杂纤维的厂家多采用粗纱混杂,用“袋压法”、“层压法”、“GMT法”、“辊压法”等工艺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混杂展宽不均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多种增强纤维或增强纤维与热塑性基体纤维间束内(层内)复合混杂的目的的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方法混杂均匀,通过不同纤维间的搭配组合生产制备不同使用要求和场合的混杂纤维,以提供于不同应用领域的下游厂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丝: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纱互不交错地通过导丝装置牵引至第一展平辊;
步骤二,展平:通过第一展平辊使原本成束的纤维纱团的纤维经第一展平辊作用后呈现分散的薄层状纤维纱,并根据要求设置好薄层状纤维纱的纤维间隙;
步骤三,复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展平后的薄层状纤维纱先经一对混杂辊给与压力使其上下错位对齐,并利用混杂辊将各薄层状纤维纱混杂成一层纤维纱层,然后在第二展平辊作用下对所述纤维纱层进行二次展平混杂,使混杂程度更加均匀;
步骤四,加捻:将均匀混杂的纤维片层经过加捻成束,形成混杂纤维束;
步骤五,收卷:混杂后的纤维成束收卷或直接导入机织、针织设备进行后续加工。
作为优选,纤维纱包括基体纤维和增强纤维。
作为优选,增强纤维为玻纤或碳纤。
进一步的,基体纤维为PP、PA、PEEK、PPS中任一热塑性纤维或其组合。
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混杂纤维制备方面,利用展平后二次混杂的方法,不同纤维通过纱架分别出纱,然后通过第一展平辊,分别展平,设置展平纱之间的距离,成为具有一定空隙的薄层状纱,再通过混杂辊将分别展平后的薄层状纱上下错位对齐填充,经过第二展平辊辊压使得两种纤维混杂,后加捻成束,收卷或进行加工,以达到均匀混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束内混杂纤维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丝: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纱1互不交错地通过导丝装置牵引至第一展平辊4,导丝装置包括第一导辊3、第二导辊5;本实施例分别以两种不同规格的基体纤维和增强纤维为例,共四种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递流转包半自动倒包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