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和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2659.7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冯峰;李振兴;张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外围 构造 施工 操作 平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和施工方法,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立杆、第一钢管、钢丝绳、直线型平台或转角型平台、防护网,所述立杆顶紧固定于楼层上下面,第一钢管上设置固定环和孔,钢丝绳穿过孔一端固定在固定环,另一端连接直线型平台或转角型平台上设置的吊环,防护网围绕直线型平台或转角型平台固定在钢丝绳上。本发明制作简单且轻便,可以人工搬运而无需借助塔吊等机械设备,且施工方法都在楼层内作业,安全便捷、易于周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和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我国未来仍需建设大量住宅,但由于在劳动力、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业粗狂的建设方式亟需转变,因此国家适时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来加以推进。
民用建筑外墙常采用砌体填充墙,而砌体填充墙作为二次结构,常在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外脚手架拆除的情况下,砌体填充墙的构造柱施工需要能够让工人支模的操作平台。如果再搭设脚手架或者采用吊篮施工,成本较大,而且耗费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和施工方法,具有制作快捷,施工安全方便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包括立杆1、第一钢管3、钢丝绳5、直线型平台7或转角型平台8、防护网6,
所述立杆1顶紧固定于楼层上下面,第一钢管3上设置固定环2和孔4,钢丝绳5穿过孔4一端固定在固定环2,另一端连接直线型平台7或转角型平台8上设置的吊环10,防护网6围绕直线型平台7或转角型平台8固定在钢丝绳5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6设置在施工层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管3采用镀锌方钢工艺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平台7和转角型平台8由支架管9做支架,钢丝网片11或竹坝平铺支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吊环10数量不少于4个,设置在支架管9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管9为铝合金管或钢管,具体为铝合金方管或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层顶部或施工层上一层楼面固定第二钢管12,第二钢管12与钢丝绳5连接防止操作平台晃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外围构造柱施工的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楼面处放置第一钢管3,第一钢管3一部分固定在楼面,另一部分悬挑出楼面,立杆1固定第一钢管3,并在第一钢管3上固定连接钢丝绳5;
b.在施工层将直线型平台7或转角型平台8与钢丝绳5安装固定,安装完成后将直线型平台7和转角型平台8推出楼面下落;
c.调节第一钢管3上连接的的钢丝绳5,至操作平台调节到施工位置后固定;
d.安装防护网;
e.施工完成后,松开钢丝绳5上端,将直线型平台7或转角型平台8整体下落至施工层后固定钢丝绳5上端;
f.在施工层的上一层安装第二钢管12,与钢丝绳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管3固定在楼面的长度不小于1.25倍悬挑出楼面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方法安装一次至少能够完成三个楼层的施工任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2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