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隔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1872.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关宇;陈为武;陈超;胡俊攀;郑建平;杨志文;陈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越众绿色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08;C04B18/10;C04B18/16;C04B18/26;C04B1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砂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骨料隔声砂浆,属于墙体砂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廉价易得的建筑废弃物再生红砖砂和再生加气砖砂作为轻质骨料取代天然砂,同时添加具有较好隔声性能的再生木颗粒及轻质多孔的空心漂珠、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再生泡沫陶瓷切割废料颗粒等隔声填料,所得的再生骨料隔声砂浆能够有效改善楼板的隔声性能,撞击声压级<70dB,且施工方便快捷,与基体粘结性好,综合成本低,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要求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砂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骨料隔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学研究表明,噪声达到80dB以上时,对人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精神系统和消化系统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现在新建民用住宅对楼板撞击声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现阶段楼板隔声的主要做法是铺设弹性面层、浮筑式楼板隔声构造与安装隔声吊顶等。弹性面层、浮筑式楼板隔声构造、隔声吊顶在楼板隔声中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其材料费用高、施工技术要求高等情况制约着它们的应用,同时现在住宅楼层高度普遍偏低,安装吊顶会严重降低房间净高,所以,人们希望能有一种效果好且价格低的方式来解决楼板隔声的问题。
隔声砂浆是一种具有高效隔声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泥、砂、隔声填料和外加剂按量调配加水搅拌混合而成,和易性好,隔声性能优异,适用多种场地,现场施工简单,与基材粘结力强,质量稳定,低耗、不开裂、不空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少量相关产品,但大多数产品是由保温砂浆稍作修改而来,实际隔声效果及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且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价格逐年升高,成本问题也将制约这款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骨料隔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再生骨料隔声砂浆以建筑废弃物作为骨料、其他生产生活固废为主要原料,原料成本低,且所述再生骨料隔声砂浆隔声效果好,能够解决建筑楼板隔声、固体废弃物处置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骨料隔声砂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水泥30~35份;建筑废弃物再生红砖砂30~35份;建筑废弃物再生加气砖砂20~25份;再生木颗粒10~15份;空心漂珠10~15份;焚烧炉渣10~15份;再生泡沫陶瓷切割废料颗粒10~15份;乳胶粉2~5份;纤维素醚1~5份;再生纤维0.2~0.3份;减水剂0.2~0.3份;水30~35份。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抗压强度不小于42.5MPa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选的,所述建筑废弃物再生红砖砂的粒径为16~50目;所述建筑废弃物再生加气砖砂的粒径为30~100目。
优选的,所述再生木颗粒的粒径为18~50目;所述空心漂珠的粒径为80~120目。
优选的,所述焚烧炉渣为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所述焚烧炉渣的粒径为50~100目。
优选的,所述再生泡沫陶瓷切割废料颗粒的粒径为16~50目。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醚为粘度不小于4000的羟甲基甲基纤维素醚。
优选的,所述再生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所述再生纤维的长度为2~3cm;所述减水剂为减水率不小于25%的砂浆专用粉末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再生骨料隔声砂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水泥、建筑废弃物再生红砖砂、建筑废弃物再生加气砖砂、再生木颗粒、空心漂珠、焚烧炉渣、再生泡沫陶瓷切割废料颗粒、乳胶粉、纤维素醚、再生纤维和减水剂进行预混合,得到干粉料;
将所得干粉料与水混合搅拌,得到再生骨料隔声砂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越众绿色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越众绿色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1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