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60384.3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7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朝晖;刘宁;贾树泽;张媛媛;朱爱军;田思维;马友;屈兴之;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Q10/06;G06Q5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户 协商 卫星 平台 共享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通过该方法,摒弃了原有多用户共建运控中心的方法,节约了建设成本;采用多用户非协商式方法,去除了多用户共向卫星平台时的业务耦合,多家用户无需将业务模式暴露给对方用户,提高了保密性;逻辑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卫星发射、运营成本极高,制造并发射一颗多载荷卫星的成本在10-20亿元人民币左右,需要花费至少2年时间,同时由于各行业卫星应用需求缺口巨大,因此多家用户单位共同出资制造、发射、运控一颗卫星成为日渐寻常的情况。
当多家用户共同运控一颗卫星时,常见情况为多家用户共建运控中心的方式来避免在使用共用卫星平台时的平台资源分配问题,但由于运控中心由多家用户共建,因此往往也存在管理难度较大,同时使用平台资源依旧需要协商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确定平等的或主副、次级、次次级用户的用户级别;
S12:约定用户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其中,当卫星已发射时,多家用户单位约定,并明确初轨及对应的初轨圈号;
S13:根据用户级别分配各家用户单位使用的用户号;
S2: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各家用户单位根据事前约定的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轨道进行计算,其中,卫星轨道包括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
S22:依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阶段确定的轨道初轨圈号,计算当前、未来飞行圈号;
S23:输出圈号及圈号对应的飞行起始时间;
S3: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根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确定的用户号对圈号取模,其中,取模定义为:给定一个正整数p,任意一个整数n,存在等式n = kp + r,k、r 是整数,且 0 ≤ r p,则称k 为 n 除以 p 的商,r 为 n 除以 p 的余数;对于正整数p和整数a,b,定义运算为:取模运算:a % p,表示a除以p的余数,p为圈号,n为用户分配的用户号,r为计算后的余数;
S32:各家用户单位根据求得的p圈次对卫星平台进行自动化任务编排,进行运行控制;
S33:各家用户根据规划分别上注各自指令信息,对平台遥控;
S4: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
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平台根据上注指令,对各家用户指令合并;
S42:平台对合并后的指令进行加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未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3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