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9836.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2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春;金骅;邹湘;金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生长期 田间 水层 控制 节水 灌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水稻移栽期的灌溉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水稻返青期的灌溉保持1~3cm田面水深;水稻分蘖前期的灌溉保持2.8~3cm田面水深,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水稻生殖期进行干湿交替管理,水稻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管理,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本发明通过在灌溉过程中增加晒田过程的干湿交替循环,可以在不影响土壤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的条件下,达到减小灌溉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灌溉替代常规灌溉进行水稻田灌溉达到减水保肥保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的种植存在灌水量大、灌水方式不合理、传统淹灌田间水层较深等不利因素;传统灌溉方式为:分蘖期开始至灌浆期结束,一般每4~6天灌水一次,使田面形成15~20mm水层,从而加大了地表径流和渗漏;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减少灌溉量的方法。
灌溉对土壤营养循环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修饰限制作用,不同灌溉技术下,田间土壤营养特性和作物营养吸收和利用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土壤的通气性也会造成影响,肥料利用效率也必然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层控制方案进行水稻田节水灌溉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
1)、水稻移栽期:
灌溉时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田面水层深度为2.5~3cm),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排水;
2)、水稻返青期:
灌溉时保持1~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
3)、分为水稻分蘖前期和水稻分蘖后期:
①、水稻分蘖前期:
灌溉时保持2.8~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
②、水稻分蘖后期:
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即,水稻分蘖前期结束后)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
水稻分蘖后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
说明:水稻分蘖后期,一般约为7~10d;
4)、水稻生殖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
水稻生殖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4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田间水被自然蒸发)晒田3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生殖期结束;
水稻生殖期除了起始时的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
5)、水稻灌浆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
水稻灌浆期起始时,先控制直至田面水深为5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田间水被自然蒸发)晒田1~2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灌浆期结束;
水稻灌浆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
6)、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
水稻成熟期起始时(即,水稻灌浆期结束后),排出田间的全部水;
在水稻成熟期的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
说明:水稻成熟期,即可对水稻进行收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吊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