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衰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9684.X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露;张娇;韩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94 | 分类号: | A61K8/9794;A61K8/9771;A61K8/92;A61K8/73;A61K8/68;A61K8/67;A61K8/64;A61K8/34;A61K8/49;A61K8/63;A61Q19/00;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衰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0.1~15%脂溶性抗衰活性成分、0.1~20%水溶性抗衰活性成分、1~15%乳化剂、3~30%助乳化剂和去离子水余量;本发明所述抗衰纳米组合物,结合皮肤老化生理结构表型和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皮肤生理结构的变化,从多个路径进行抗衰,兼具内外,功效更加全面有效,适应不同机理引起的衰老;纳米结构的使用及其成分的合理配比,在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透皮吸收作用的同时,增加了各成分的溶解性及稳定性,节约功效成分使用量,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有效的抗衰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涉及一种抗衰结构组合物,尤其是一种抗衰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老化是指皮肤的特定形态、生化和生物物理变化与整个生物体衰老平行的不可逆过程。皮肤老化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皮肤老化生理结构表现为1)DEJ(表皮真皮链接处)趋于平坦,2)表皮、真皮厚度逐渐变薄,3)真皮浅层,游离水、纤维蛋白及蛋白聚糖比例失衡,细胞分泌增长因子减少,成纤维细胞减少,衰老细胞蛋白合成和分泌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联蛋白减少,皮肤弹性改变;4)皮下组织可能生理学改变。
皮肤老化主要由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引起的,内源性因素是机体特定生理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本发明所述抗衰主要为对抗外源性因素引起的衰老。皮肤老化环境暴露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主要的类别:i)日光辐射: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引起组织弹性变性,自由基攻击胶原蛋白纤维,色素沉重异常,DNA损伤);ii)空气污染(引起色斑增加,皱纹面部增加8%,减少角质层抗氧化成分);iii)吸烟(降低伤口修复成纤维细胞迁移所需物资,激活AhR通路,MMP表达升高及引发色斑);iv)营养(摄入太多糖产生AGE);v)其他一些没有经过充分研究的多种多样的因素(睡眠不足,端粒,压力、蓝光、温度、表观遗传学、细胞自噬、炎症等);vi)化妆品(降低或预防皮肤衰老)。
目前的抗衰老产品成分较单一,一般为通过维生素E、多肽、多酚、透明质酸纳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或为皮肤补充胶原蛋白,从而达到抗衰的目的。然后,由于导致肌肤衰老的原因众多,单一成分/机理的产品抗衰效果有限,往往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效果显著,全面的抗衰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衰纳米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0.1~15%脂溶性抗衰活性成分、0.1~20%水溶性抗衰活性成分、1~15%乳化剂、3~30%助乳化剂和去离子水余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物中,所述脂溶性抗衰活性成分包括质量份数以下的组分:5~40份抗氧化剂、10~50份保湿修复屏障组分和15~50份金属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所述抗氧化剂包括生育酚乙酸酯、生育酚、辅酶Q10、羟癸基泛醌、虾青素、硫辛酸、麦角硫因和白藜芦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湿修复屏障组分为质量比为胆固醇:神经酰胺:脂肪酸=3:1:1的混合物;所述金属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包括视黄醇、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视黄醇醇丙酸酯、视黄醛和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脂溶性抗衰成分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提供肌肤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减缓细胞损伤;保湿修复屏障组分中的胆固醇、神经酰胺、脂肪酸通过合理配比,有助于修复脂质屏障,可以帮助补充生理性皮脂,从而达到修复、防止皮肤水分流失的作用;金属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如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等可防止光老化,从而减少胶原蛋白流失,并刺激胶原蛋白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制汽车门框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机械筛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