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59142.2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笃良;刘理想;韦跃武;郭建章;林永;王承贵;何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
| 主分类号: | H03K17/04 | 分类号: | H03K17/04;H03K17/13 |
| 代理公司: | 贵州联德佳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23 | 代理人: | 石诚 |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固体 继电器 强制 断电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及应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级管构成的线性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为强制关断电路的控制电源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为强制关断电路的控制电源负极,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强制关断电路的输出控制端;所述的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直流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中的MOSFET管的栅极连接,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直流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中的MOSFET管的源极连接。本发明具有快速强制关断固体继电器,避免两路以上的继电器进行切换时可能出现的同时导通的情况,消除两路固体继电器同时导通引发的事故隐患,同时又不会延长输出MOSFET的导通时间,延长了固体继电器的可靠性与寿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电子领域电路控制,特别是一种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及应用。
背景技术
固体继电器应用于电源切换控制,控制电路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J1、J2为直流固体继电器,VCC为正电源,VEE为负电源,K1、K2为固体继电器的等效“触点”,开关器件为功率场效应管。当K1开始导通时K2已完全截止或当K2开始导通时K1已完全关断,则电路可正常工作。如果K1开始导通时K2未能处于截止状态或K2开始导通时K1未能处于截止状态,则有可能在此期间电流从VCC通过K1、K2流向VEE,严重时会造成VCC与VEE直接短路,引发事故。
固体继电器还可于直流电机换向控制,控制电路如附图2所示,附图2中,J1~J4为直流固体继电器。当J1、J4接通,J2、J3关断时,电机正转;当J2、J3接通,J1、J4关断时,电机反转。如果J1、J4接通时J2、J3不能完全关断或J2、J3接通时J1、J4不能完全关断,则有可能造成电源VCC对地短路,引发事故。
对于附图1、附图2所用的固体继电器,一般要求其接通时间要大于关断时间,即其它回路的固体继电器关断之后,欲接通固体继电器方能接通。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如附图3或附图4所示。附图3为变压器隔离直流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图。图中,L为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圈,C为滤波电容,R为放电电阻。为了保证固体继电器接通时间大于关断时间,要求R、C的值尽量小,但为了保证驱动电路的驱动效果R、C的值不能太小。附图4为DC/DC驱动直流固体继电器的输出电路,C为DC/DC模块的内置滤波电容,为了保证DC/DC输出电压的平滑,C的值不能太小。为了保证固体继电器接通时间大于关断时间,要求R的值尽量小,但为了降低输入电流,R的值亦不能太小。
附图3和附图4的输出电路,若采取其它方法延长固体继电器的接通时间,以实现固体继电器接通时间大于关断时间的目的,则会同时延长输出MOSFET的导通时间,造成固体继电器接通过程承受的能量增加,影响固体继电器的可靠性与寿命。经测试,附图3和附图4中固体继电器的接通时间及关断时间一般在几十微秒到几毫秒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本发明具有快速强制关断固体继电器,避免两路以上的继电器进行切换时可能出现的同时导通的情况,消除两路固体继电器同时导通引发的事故隐患,同时又不会延长输出MOSFET的导通时间,延长了固体继电器的可靠性与寿命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级管构成的线性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为强制关断电路的控制电源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为强制关断电路的控制电源负极,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强制关断电路的输出控制端;所述的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直流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中的MOSFET管的栅极连接,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直流固体继电器输出电路中的MOSFET管的源极连接。
前述的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上还连接有限流电阻。
前述的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强制关断电路中,线性光电耦合器的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均为微秒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未经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老化塑料绳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基乙基次膦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