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光伏/储能智能电站拓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58297.4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9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汪诚;彭合;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1/10;H02J3/38;H02J3/32;H02J4/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智能 电站 拓扑 结构 | ||
1.一种微型光伏/储能智能电站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三相a、b和c,每相均包含N个混合功率单元、直流母线a9、双有源桥输出滤波器a10,a11、输出DC/AC结构a12和高压交流侧a13;
N个混合功率单元通过补偿开关依次连接,每个混合功率单元的直流输出端与直流母线a9连接,直流母线分别与双有源桥输出滤波器a10,双有源桥输出滤波器a11和输出DC/AC结构a12的输入端连接,每相混合功率单元的交流电压输出端与高压交流侧a13连接,每相混合功率单元的交流电压中性点输出端连接于一点O;
每个混合功率单元均包含一个光伏发电子单元、一个功率补偿子单元、一个电池储能子单元以及一个补偿开关a4;
所述光伏发电子单元的直流输出侧正负极分别与功率补偿子单元的直流输入侧正负极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子单元的直流输出侧正极通过补偿开关a4与电池储能子单元的直流输出侧正极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子单元的交流输出侧的一端与电池储能子单元的交流输出侧的一端连接;
所述光伏发电子单元包括H桥a1、电解电容Cp1、双有源桥a2、电解电容Cp2和太阳能光伏板a3;
所述H桥a1的正负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p1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p1的正负极分别与双有源桥a2的直流输出侧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双有源桥a2直流输入侧的正负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p2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p2的正负极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a3端口电压的正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伏/储能智能电站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有源桥a2包括8个开关管Sp5~Sp12、高频电感Lp1、原边线圈Lp2和副边线圈Lp3;
所述开关管Sp5源极与开关管Sp6漏极的连接,开关管Sp7源极与开关管Sp8漏极连接,所述高频电感Lp1的一端与开关管Sp5源极连接,所述高频电感Lp1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Lp2的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线圈Lp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p7源极连接,开关管Sp9源极和开关管Sp10漏极连接,开关管Sp11源极和开关管Sp12漏极连接,所述副边线圈Lp3的一端与开关管Sp9源极连接,所述副边线圈Lp3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p11源极连接,开关管Sp9的漏极和开关管Sp1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Sp10的源极和开关管Sp12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Sp5漏极与开关管Sp6源极分别作为双有源桥a2的,所述开关管Sp11漏极与开关管Sp12源极分别作为双有源桥a2的直流输入侧的正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伏/储能智能电站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补偿子单元包括双有源桥a5和电解电容Cd1,所述双有源桥a5的直流输出侧的正负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d1的正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82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水冷背绕式绕组高速永磁电机定子
- 下一篇: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