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输液杆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7852.1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王宏松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输液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智能输液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输液杆,可拆卸输液杆包括上部连接输液杆和可伸缩的下部连接输液杆,在上部连接输液杆的下端端部设置有内螺纹(11),在下部连接输液杆的上端端部设置有与内螺纹(11)相匹配的外螺纹(9);
上部连接输液杆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2)及在所述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壳体挂钩或者壳体挂环(1),在所述壳体(2)内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和上部连接杆(3),在上部连接杆(3)的下端端部设置有内螺纹(11),拉力传感器的拉力端与上部连接杆(3)的上端端部相连,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数据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拉力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提示信号输出端与提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无线收发端与无线收发电路的收发端相连;
可伸缩的下部连接输液杆包括套筒(6),在套筒(6)封闭端上设置有与内螺纹(11)相匹配的外螺纹(9),在套筒(6)上设置有竖向长条孔(5),在滑杆(10)的一端上设置有滑杆螺纹孔(13),将滑杆(10)的一端由套筒(6)开口端伸进套筒(6)内后,利用螺钉(4)由竖向长条孔(5)伸进通过套筒(6)内与滑杆螺纹孔(13)连接,在滑杆(10)的另一端设置有M个用于悬挂输液袋(8)的输液袋挂钩(7),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无线收发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6的电源端VDD分别与电源VDD、电容C34的第一端、电容C35的第一端、电容C36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34的第二端、电容C35的第二端和电容C3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电源地端VSS分别与电源地、电容C37的第一端和电阻R25第一端相连,电容C37的第二端与无线收发芯片U6的电源端DVDD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天线端ANT1分别与电感L7的第一端、电感L8的第一端和电容C47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感L8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46的第一端和无线收发芯片U6的电源端VDD_PA相连,电容C46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天线端ANT2分别与电感L6的第一端、电感L7的第二端和电容C43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感L6的第二端与电容C44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45的第一端和天线ANT相连,电容C45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晶振端XC1分别与晶振Y4的第一端、电阻R26的第一端和电容C42的第一端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晶振端XC2分别与晶振Y4的第二端、电阻R26的第二端和电容C4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1的第二端和电容C42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就绪输出端DR与控制器U7的就绪输入端P1.7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地址匹配端AM与控制器U7的地址匹配端P1.6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SPI使能端CSN与控制器U7的SPI使能输出端P1.5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模式输入端TXEN与控制器U7的模式输出端P1.4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载波检测端CD与控制器U7的载波检测端P1.3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时钟端uPCLK与控制器U7的时钟端P1.2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上电输入端PWR_UP与控制器U7的上电输出端P1.1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模式使能输入端TRX与控制器U7的模式使能输出端P1.0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SPI数据输入端MOSI与控制器U7的SPI数据输出端P0.6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SPI数据输出端MISO与控制器U7的SPI数据输入端P0.1相连,无线收发芯片U6的SPI时钟端SCK与控制器U7的SPI时钟端P0.0相连;
还包括:控制器U7的晶振端P0.3分别与电阻R31的第一端、电阻R32的第一端、晶振Y5的第一端和电容C3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31的第二端与电源VDD相连,控制器U7的晶振端P0.2分别与电阻R32的第二端、晶振Y5的第二端和电容C39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38的第二端和电容C3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控制器U7的重置端与电阻R3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50的第一端、电容C51的第一端、重置开关S7的第一端和电阻R39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50的第二端、电容C51的第二端和重置开关S7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3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VDD和控制器U7的电源端VDD相连;
还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分别与电容C52的第一端、电容C53的第一端和电源开关S2的第一端相连,电源开关S2的第二端与电源BAT正极相连,电源BAT负极与电源地相连,稳压芯片U2的电源输出端Vout分别与电阻R40的第一端、电容C48的第一端和电容C49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40的第二端与电源指示灯LED16的正极相连,电源指示灯LED16的负极、稳压芯片U2的接地端GND、电容C48的第二端、电容C49的第二端、电容C52的第二端和电容C5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电源开关S2的第一端输出电源VDD1,稳压芯片U2的电源输出端Vout输出电源VDD;
提示电路包括:控制器U1的提示信号输出端P2.2与三极管Q16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8的第一端和电阻R3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8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VDD1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3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5的第一端和电容C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与蜂鸣器U2的正极相连,蜂鸣器U2的负极和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
进一步的,该智能输液杆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云端服务器向智能输液杆发送输液任务清单;
S2,智能输液杆执行监控;进一步的,智能输液杆执行监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控制器判定患者输液滴速与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和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关系: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输液滴速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所述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大于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提示信号,该提示信号为患者输液滴速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应调小输液管调节器,使其患者输液滴速在预设医嘱滴速阈值范围内;预设医嘱滴速阈值范围为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至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小于预设医嘱第一滴速阈值;其患者输液滴速的计算方法为:
M(t,t+1)=|Gt+1/g-Gt/g|×1000,
其中,Gt+1为t+1时刻拉力传感器监测的拉力值,单位为拉力N,Gt为t时刻拉力传感器监测的拉力值;g表示重力加速度,其值为9.8m/s2;M(t,t+1)表示t时刻至t+1时刻患者消耗输液量,单位为质量g;
M(t,t+1)=ρ×V(t,t+1),
其中,ρ表示输液袋中输液液体的密度,单位g/ml;V(t,t+1)表示t时刻至t+1时刻患者消耗输液体积,单位为ml;
v=V(t,t+1)×δ/T×60,
其中,T表示t时刻至t+1时刻的时间差,单位为时间s;v表示患者输液滴速,单位为滴/秒,δ表示滴速转换,单位滴/g;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输液滴速大于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警示信号,该警示信号为患者输液滴速大于预设医嘱第二滴速阈值,须调小输液管调节器,使其患者输液滴速在预设医嘱滴速阈值范围内;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输液滴速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所述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大于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提示信号,该提示信号为患者输液滴速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三滴速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应调大输液管调节器,使其患者输液滴速在预设医嘱滴速阈值范围内;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输液滴速小于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警示信号,该警示信号为患者输液滴速小于预设医嘱第四滴速阈值,须调大输液管调节器,使其患者输液滴速在预设医嘱滴速阈值范围内;
S12,控制器判断患者剩余输液量与预设输液第一剩余量阈值和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关系: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剩余输液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输液第一剩余量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所述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小于预设输液第一剩余量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提示信号,该提示信号为患者剩余输液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输液第一剩余量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应更换下一袋输液袋;
若控制器监测到患者剩余输液量小于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则控制器向护士台发送警示信号,该警示信号为患者剩余输液量小于预设输液第二剩余量阈值,须更换下一袋输液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78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