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筒式穴播器二次投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6032.0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艳;康建明;焦伟;王小瑜;彭强吉;张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穴播 二次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筒式穴播器二次投种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可以解决现有的投种机构不能准确落入对应的鸭嘴,导致穴粒数不一致、株距不等的问题,包括呈筒状的投种主体,投种主体内部具有的内种道和外种道,内种道和外种道连通,内种道在所述投种主体的外侧面开设出口,外种道在所述投种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引导种子进入的挡籽板;种子由外种道进入内种道后切向速度能够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滚筒式穴播器二次投种机构。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气吸滚筒式穴播器的投种过程是由风机在取种盘两侧产生压差将种子吸附在取种盘上,种子随取种盘转动到投种位置时,压差消失,种子靠自重进入鸭嘴,完成投种。发明人发现,在种子下落过程中,由于投种位置与鸭嘴距离较远,且穴播器转动,造成种子不能准确落入对应的鸭嘴中,导致穴粒数不一致,即使种子能够落入对应的鸭嘴中,受下落时间和高度的影响,种子落地已不是原来投种时的位置,导致株距不等。
现有的公开文献中,存在一种具有二次投种功能的排种器,其二次投种功能是在导种部底端设置挡种板,挡种板因排种轮转动而开合,构成种子的二次投种。该装置的导种部是外伸结构,且挡种板的开合与排种轮距离较远,容易造成挡种板开合控制失效,造成漏播或重播;还存在一种气吸式低位垂直投种排种器,依靠偏心气吸圆盘将种粒直接排播在种床土壤上,省略了输种管。该装置大大降低了投种高度,但受种床的影响,造成播种深度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式穴播器二次投种机构,可以解决现有的投种机构不能准确落入对应的鸭嘴,导致穴粒数不一致、株距不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滚筒式穴播器二次投种机构,包括呈筒状的投种主体,投种主体内部具有的内种道和外种道,内种道和外种道连通,内种道在所述投种主体的外侧面开设出口,外种道在所述投种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引导种子进入的挡籽板;种子由外种道进入内种道后切向速度能够下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投种主体包括一呈圆筒形的外侧壁,外侧壁的内侧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缘还共同连接内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的内缘、第二侧板的内缘均连接内侧壁的侧边,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内种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外种道,外种道内均匀设置多个挡籽板,多个挡籽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多个挡籽板之间的空间均为外种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挡籽板的内侧端向内侧壁的方向延伸;挡籽板的侧壁连接于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形成相对封闭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内种道内均匀设置多个隔板,多个隔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多个隔板之间的空间均为内种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种道、外种道的数量相等,并与穴播器数量相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运行过程为,随着穴播器的转动,种子由分种盘进入外种道,经内种道进口进入内种道,上行过程中种子由于自重和穴播器的转动落入内种道底部,当种子经过最高点后靠自重运动至前进方向隔板处,当种子下行至穴播器1/2以下位置时,种子由内种道出口掉入鸭嘴端部,完成二次投种。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6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废料修边机构
- 下一篇:基于阵列线圈的磁场补偿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