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及其制备方法、人造板除醛方法及人造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5812.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焕兵;叶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2;B01D53/04;B27D1/00;B32B9/02;B32B9/04;B32B21/06;B32B21/14;B32B29/06;B32B33/00;B32B37/02;B32B37/06;B32B38/08;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刘金蓉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甲醛 捕捉 及其 制备 方法 人造板 | ||
本发明涉及板材除甲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包括以下组分:MOFs、改性淀粉、氟化聚醚、黄原胶、乙烯脲、环氧脂肪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复合甲醛捕捉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造板除醛方法:将胶粘剂中混合复合甲醛捕捉剂;将浸透了混合胶粘剂的贴面纸热压于芯板表面;将贴面人造板加热处理。本发明可以持续的对人造板中释放的甲醛和VOC进行吸附清除,提供一种无醛人造板,避免甲醛的污染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除甲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及其制备方法、人造板除醛方法及人造板。
背景技术
甲醛,又称蚁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较强刺激作用。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组分,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现在人造板加工中一般使用的胶粘剂为脲醛树脂胶粘剂,在加工后会缓慢释放甲醛、VOC 等有害物质,为了达到环保健康要求,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对其进行除甲醛和VOC。
目前,在加工人造板过程中去除甲醛和VOC一般采用加热的方式使甲醛和VOC释放出人造板后再进行吸附或分解去除,甲醛从胶粘剂中逸出后会经过芯板或贴面材料后释放于空气中,在此过程中,甲醛很容易再次吸附于芯板内部或贴面材料上,造成甲醛难以被捕捉去除,使得在加工完成后,还会存在部分没有释放的甲醛和VOC,在后续使用时人造板还会继续释放甲醛和VOC,会对使用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已有采用混合在胶粘剂中的甲醛捕捉剂对胶粘剂释放的甲醛进行捕捉去除的方法,以达到甲醛逸出后直接除去,无需经过芯板和贴面材料后再处理,能够避免甲醛在芯板和贴面材料上的吸附;但是甲醛捕捉剂混合在胶粘剂中会降低胶粘剂的胶合强度,且对甲醛的捕捉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可以混合在胶粘剂中且不会降低胶粘剂的胶合强度;可以持续对胶粘剂中释放的甲醛及吸附于芯板内部或贴面材料上的甲醛进行捕捉去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可以混合在胶粘剂中且不会降低胶粘剂的胶合强度;可以持续对胶粘剂中释放的甲醛及吸附于芯板内部或贴面材料上的甲醛进行捕捉去除的复合甲醛捕捉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板除醛方法,可以持续的对人造板中释放的甲醛和VOC进行捕捉清除,避免甲醛的污染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板,制备出甲醛释放量低、环保的人造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量的组分:MOFs 8%~15%、改性淀粉3%~6%、氟化聚醚0.5%~2%、黄原胶2%~5%、乙烯脲6%~12%和环氧脂肪酸甲酯1%~3%,其余为去离子水。
MOFs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三维的孔结构,将乙烯脲附载于MOFs上,乙烯脲可以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产生稳定的化学产物,MOFs具有较高孔隙率和较大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储存性能,可以将游离的甲醛所吸附储存;吸附储存于MOFs上的甲醛再与乙烯脲进行反应,对甲醛形成储存-反应的清除路径,从而对游离的甲醛进行持续的捕捉去除;
改性淀粉通过酸解大米淀粉制得;淀粉遇水具有良好的粘性,可以增加胶粘剂的胶合强度,改性淀粉同时可以与甲醛反应以去除甲醛;氟化聚醚和黄原胶混合可以增强胶粘剂的胶合强度,使复合甲醛捕捉剂混合在胶粘剂中不会降低胶粘剂的胶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MOFs选自IRMOFs材料、ZIF材料、PCN材料或UiO材料。
一种复合甲醛捕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将乙烯脲于室温条件下1500r/min搅拌30min,混合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溶液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