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55435.3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蒋裕强;蒋婵;付永红;周亚东;蒋增政;谷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杰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想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地震 资料 采集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涉及油气勘探领域,包括(1)根据山前带及其地形设计虚拟VSP观测系统,并进行地震数据采集;(2)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及深度速度模型,通过设计虚拟VSP采集系统实施对山前带的地震资料采集,并进行相关的炮点及检波点的校正工作;利用非零偏VSP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对相关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再对伪VSP地震剖面数据中的CDP点坐标进行坐标转换,从而调整为在实测坐标系统中显示的地震剖面,根据本发明所采集得到的地震数据及相关处理结果,可用于复杂构造带的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及提供相关深度速度模型等多项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通过常规地震采集方法获取地震数据后,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及反演,利用所得到的成果进行勘探井位论证。所以,地震采集所得到的地震数据及相关处理技术方法对后续的地震解释工作影响较大,决定了后续相关工作的成败。在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中,地层的深度及速度的求取相当关键,它涉及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成败。
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在构造高陡区域,常规的地震反射成像不理想。如川东北盆缘带的某些勘探区,由于激发及接收条件恶劣,造成所得的地震资料不能准确成像。并且对地震资料进行多家及多次成像处理,无论叠前深度偏移或叠后偏移等技术,都不能使用相关处理成果进行解释工作。导致该勘探区的油气勘探工作进入停滞状态。在现今的油气勘探中,山前带得到了相关油气勘探公司的重视,并在山前带中钻获一批高产油气流。因此,山前带现在成了油气勘探中的重点研究区域。
总的来说,制约山前带的地震勘探,除了高昂的采集费用外,还有地震资料成像的问题。主要由于山前带的构造复杂、地层发生倒转现象。这样的地质情况导致地层的层速度求取不准确,从而影响到相关常规地震资料的处理及成像效果,如常规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因此,求取山区相对准确的深度速度模型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些发明专利如《一种基于地形因子的炮点偏移方法》提出了根据工区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工区地形因子坡度值,得到工区坡度数字模型文件,根据工区坡度数字模型文件,使用双线性内插法得到每一炮点的坡度值,根据每一炮点的坡度值和设定的坡度限值,确定需要偏移的炮点,在需要偏移的炮点的纵向和横向偏移限制值范围内,选取满足所述设定的坡度限值的位置,对所述需要偏移的炮点进行偏移;发明专利如《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提出建立先验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设计两种或多种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的观测系统,采用虚谱法三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与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模拟两种方法联合正演来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以共反射点为基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地震处理几种成像结果,对所述地震处理几种成像结果进行成像质量的综合对比评价,经过对比,确定其中一个最佳地震成像结果。从近年来的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的相关成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常规平原上建立的采集系统不适合于山地地震资料采集,亟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山地地震资料采集的系统。
(2)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不适合于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也需要建立一套有别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方法,使其适合于山地地震资料的处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的方法,以解决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山区深度速度模型建立、地震资料成像不准确的问题,并且具有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包括,
(1)根据山前带及其地形设计虚拟VSP观测系统,并进行地震数据采集,且得到相关的地震数据;
(2)根据虚拟VSP观测系统及相关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及深度速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杰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杰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