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方法及空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52325.1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7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赖东锋;张新玉;韩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84;F24F11/88;F24F11/89;F24F1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陈亚英 |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空调 制冷 方法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方法及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蒸发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主管路连接,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储液器进口和储液器出口,储液器进口经第一管路与主管路连接,储液器出口经第二管路与主管路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方法及空调器,在空调器运行时,能够根据运行负载,实时调整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从而调整空调的制冷量,改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用户需求由能够制冷逐渐过渡为追求更舒适的体验,例如精准地控制制冷量。
目前空调厂家控制制冷量的主要方法为包括:调节压缩机运行频率、节流装置或者风机转速。但是,对于定频空调,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整。对于采用毛细管的空调系统,节流前后压力固定,无法实时调整。而调整风机转速,会导致空调器运行时噪音升高,影响舒适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控制空调制冷量的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方法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无法实时可控的调节制冷量,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蒸发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主管路连接,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储液器进口和储液器出口,储液器进口经第一管路与主管路连接,储液器出口经第二管路与主管路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本发明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设置与主管路连接用于回收或者补给冷媒的储液器,使得空调器运行时,能够根据运行负载,实时调整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从而调整空调的制冷量,改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舒适性。
进一步的,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第一管路由主管路向储液器进口单向导通;和/或,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用于控制第二管路由储液器出口向主管路单向导通。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能够有效防止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冷媒回流,提高储液器回收或补给冷媒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蒸发器的进口处安装有第一内盘感温包;蒸发器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二内盘感温包;室内机的出风口安装有出风感温包;和/或,压缩机的吸气口处分别安装有吸气压力阀和吸气感温包;和/或,室内机上安装有环境感温包。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内盘感温包用于检测蒸发器进口温度,第二内盘感温包用于检测蒸发器出口温度,出风感温包用于检测室内机的出风温度,环境感温包用于检测室内机所处的环境温度,吸气压力阀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吸气感温包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制冷量的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的控制空调制冷量的装置,包括:
检测蒸发器进口温度T盘温1、蒸发器出口温度T盘温2、室内机的出风温度T出风、室内机所处的环境温度T环、以及压缩机的吸气温度T吸气和吸气压力P;
获取蒸发器换热度ΔT蒸发和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ΔT过热;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1:若满足条件1,则控制第一膨胀阀保持关闭,打开第二膨胀阀,直至不满足条件1,关闭第二膨胀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