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隆沉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52252.6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祥;程晓龙;张国江;刘磊;李强;王庆洋;王晓萌;陈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管幕箱涵 施工 管幕隆沉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隆沉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钢管(7)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粘接固定于钢管(7)内的倾角传感器(1),所述倾角传感器(1)串联连接有通讯线(2);还包括有位于混凝土基层(4)上的控制器(3),多组穿设出钢管(7)的所述通讯线(2)与控制器(3)通讯连接,且所述控制器(3)通讯连接有远端服务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函施工的管幕隆沉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传感器(1)的长和宽分别设置为5cm和3cm,且所述倾角传感器(1)的监测精度设置为0.02°;钢管(7)的管长和管径分别设置为5000mm和800mm,在钢管(7)内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粘接固定有所述倾角传感器(1),所述倾角传感器(1)的数量设置为17,相邻所述倾角传感器(1)的间距设置为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函施工的管幕隆沉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与远端服务器(5)有线通讯连接或无线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函施工的管幕隆沉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基层(4)上预设挂钩(6),且所述通讯线(2)与相对应的挂钩(6)挂设配合。
5.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选取钢管幕顶端的钢管(7),并清理所选取的钢管(7)的内壁至露出钢结构表面;S2.通讯线(2)等间隔串联倾角传感器(1),并将串联后的多组倾角传感器(1)粘接固定于所选取的钢管(7)的管壁内顶端,且倾角传感器(1)沿钢管(7)的长度方向粘接固定;S3.在钢管幕上方的混凝土基础层上架设控制器(3),并构建倾角传感器(1)和控制器(3)的数据通讯网络;S4.根据倾角传感器(1)定时检测到的角度数据,计算得到各测点处的单次隆沉量和累计隆沉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钢管(7)的垂直总偏量为测段的测试长度与各监测点位处的倾角传感器(1)的测量角度值的乘积之和,且单次隆沉量为本次垂直总偏量与前次垂直总偏量的差值,累计隆沉量为本次垂直总偏量与初始垂直总偏量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讯线(2)与控制器(3)通讯连通,且控制器(3)与远端服务器(5)无线通讯连通,监测人员登录远端服务器(5)查阅、下载监测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管幕箱涵施工的管幕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混凝土基础层上埋设钢挂钩(6),且在步骤S3中的通讯线(2)与相对应的钢挂钩(6)挂设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2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