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0910.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朱金波;郭永存;严建文;闵凡飞;杨科;胡坤;陈登红;郭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B07B1/28;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电 分选 井下 布置 工艺 | ||
1.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煤机将综采煤层的原煤切割后,落入下方布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沿巷道布置,并做出角度调整,将原煤输送至三级筛分振动筛;
二、三级筛分振动筛的两层筛板的筛孔分别为150mm和35mm,大于150mm的物料从第一层筛板上方落在第四传送带上,小于35mm的细粒原煤从第二层筛板的筛孔筛下后落在第二传送带上,然后运至地面选煤厂,35mm-150mm的物料落在第三传送带上;
三、第一计算机终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第三传送带上精煤和矸石的具体位置,根据煤和矸石的下落路径,控制电磁气阀的开启,当矸石下落时,电磁气阀瞬间开启,将矸石吹到前方的第一矸石仓,精煤下落时,电磁气阀不动作,精煤按照原来路径落入第一精煤仓;
四、35mm-150mm精煤由第五传送带输送至地面煤仓,35mm-150mm矸石由第六传送带输送至井下矸石仓缓冲贮存,再运至井下充填工作面;
五、第四传送带上的物料转载到链式传送带上,链式传送带的上方布置有双能X射线发射源,第二计算机基于灰度值和物质属性值R值快速处理双能X射线反馈的信号,判别当前穿透物料是精煤或者是矸石,根据链式传送带的运动路径,判断物料下落的位置,落下的是矸石时,上方布置的矸石电磁气阀开启,将物料往斜下方吹,进入第二矸石仓;
落下的是精煤时,下方布置的精煤电磁气阀开启,将物料往斜上方吹,让精煤落入第二精煤仓;
六、精煤由第七传送带输送至地面煤仓,矸石由第八传送带输送至井下矸石仓缓冲贮存,再运至井下充填工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煤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端部和三级筛分振动筛的进料入口相连接,三级筛分振动筛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和第四传送带,三级筛分振动筛设置有两层筛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方布置有X射线发射源,X射线发射源和第一计算机连接,第一计算机连接有第一高压气罐和电磁气阀,电磁气阀布置在第三传送带下方,气嘴倾斜向上,正对物料的下落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侧端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精煤仓和第一矸石仓,第一精煤仓和第一矸石仓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机,第一精煤仓和第一矸石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五传送带和第六传送带,第五传送带沿着巷道和地面煤仓相连接,第六传送带和井下矸石仓、井下充填工作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端部连接有链式传送带,链式传送带的上方布置有双能X射线发射源,双能X射线发射源和第二计算机连接,第二计算机连接有第二高压气罐,第二高压气罐连接有精煤电磁气阀和矸石电磁气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传送带的侧端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矸石仓和第二精煤仓,第二矸石仓和第二精煤仓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机,第二矸石仓和第二精煤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八传送带和第七传送带,第七传送带和地面煤仓相连接,第八传送带和井下矸石仓、井下充填工作面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煤矸光电分选的井下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五中的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为:物质属性R值,仅与被穿透物质的等效原子序数有关,煤的物质属性R值在1.30-1.35,矸石的物质属性R值小于1.20,R1.30的判别为煤,R1.30判断为矸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09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