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0276.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步月;陈东;许国伟;刘汉文;刘恒;王皓楠;文世龙;邓惠文;张燕林;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吴明枝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墙体 浇筑 预留 孔穿管 固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包括中心轴和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中心处均开有安装孔,且通过安装孔套于中心轴上,用于封闭预留孔穿管两端。本技术方案够有效防止预留孔穿管在混凝土灌注和振捣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预留孔开设位置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墙体浇筑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墙体浇筑完成后时常需要在墙体上进行开孔作业,为解决该问题,通常采用在浇筑前通过预埋预留孔穿管的方式,在墙体浇筑完成后即可形成规整的孔洞,无需再次进行开孔作业;
目前预埋预留孔穿管的方式为,先在模板上标记处预留孔的位置,在将预留孔穿管通过与墙体内的钢筋骨架进行绑扎,与木板上的标记对应,但是在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过程中预留孔穿管极易发生偏移,导致浇筑后预留孔歪斜等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的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装置,包括中心轴和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中心处均开有安装孔,且通过安装孔套于中心轴上,用于封闭预留孔穿管两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在中心轴上设置两个端盖,且通过两个端盖分别将预留孔穿管的两端进行封闭,与预留孔穿管组成一个柱状空心结构,且中心轴的两端可以通过在模板上进行开孔用于中心轴的两端穿透,且通过模板分别将两个端盖挤压夹持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防止预留孔穿管在混凝土灌注和振捣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预留孔开设位置的精确性。
进一步限定,两个端盖的相对一面边缘均开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等于预留孔穿管的内径,环形凸台用于嵌入预留孔穿管的端部,能够将预留孔穿管进行有效固定,提高端盖与预留孔穿管的安装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预留孔开设位置的精确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形凸台中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锥形导向部,所述锥形导向部的锥底直径与环形凸台的直径相等,锥形导向部可以在与预留孔穿管扣合时,其锥顶部可以切入预留孔穿管的端部,便于端盖的安装。
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支撑板,两个所述环形支撑板与中心轴同轴设置,且环形支撑板的外径小于预留孔穿管的内径,环形支撑板可以将预留孔穿管支撑,是预留孔穿管的内壁与中心轴的外壁之间形成缝隙,便于锥形导向部的锥顶部切入,进一步提高端盖的安装便捷性。
一种用于墙体浇筑模预留孔穿管的固定方法:
第1步,配合住宅造楼机设计图纸,对支点位置的模板进行深化开孔,保证开孔位置的准确性;
第2步,绑扎墙体钢筋完成,安装完一侧墙体模板时,将一侧端盖套入预留孔穿管,再将中心轴穿入端盖,再将中心轴露出端盖一端穿入模板预留孔内。
第3步,将另一侧的端盖套入中心轴,并嵌套在预留孔穿管中。
第4步,安装另一侧墙体模板,保证预留孔套入中心轴,所有模板安装完成且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第5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依次拆下模板、端盖、中心轴,周转到下一层使用,预留孔穿管埋入结构内不再取出;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够有效防止预留孔穿管在混凝土灌注和振捣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预留孔开设位置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0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