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50068.8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毛雪琴;柴荣耀;张震;王教瑜;王艳丽;邱海萍;郝中娜;孙国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防治 菌株 tf 08 培养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 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83。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立枯丝核菌、大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莴苣菌核病菌、甜瓜蔓枯病菌等病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防止植物病害,并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其在土壤中的累积,对于防止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草莓、黄瓜、小麦等作物的质量与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和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 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保障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化学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了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因此,寻找经济高效、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机的迫切需求。而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农作物的促生和抗病虫功能,对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目前,控制植物病害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化学药剂的防病效果,同时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耐药性、抗药性、杀灭有益微生物、污染环境、蔬果残留药物等方面负面影响。生物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新途径,它主要是利用生防菌与植物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尚未发现黄蓝状菌株TF-08对试验植株、叶片、花、果实有药害现象,对植物的生长、生产和食用是安全可靠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化学农药防治所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述黄色篮状菌TF-08的10倍稀释液防治高于或相当于化学药剂的防治。在草莓苗、黄瓜苗、小麦苗等植物上TF-08菌株定殖力强,有利于植物苗的存活率,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 flavus)TF-08,于2020年 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83。
所述菌株的形状特征:可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梗呈现扫帚状,2轮分枝,梗基2~4个,轮生,其上轮生2~6个瓶梗,顶端着生长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现椭圆形,大小3~3.5μm*2~3μm;子囊壳呈球形,大小为237~352μm;子囊球形,大小为8.1~9.6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
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将所述TF-08菌株接种于培养基, 15-35℃培养3-10天。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选自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查氏培养基CA、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淀粉琼脂培养基SA 或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对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 flavus)TF-08进行ITS序列测定以及菌株β-tubulin序列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0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绉用耐披裂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声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