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9890.2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钟金伟;卢光荣;周羽翙;杨守醒;薛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林伟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钮 插入 推进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通过旋转旋钮的方式将插入管逐步推进至患者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把控推进速度和难以精确推送至目标位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和推进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旋钮和推轮,推轮设有凸出部,推轮与旋钮之间设有转轴,旋钮设于壳体外侧;推进机构包括基座、支撑杆、滑槽、夹紧部和复位件,夹紧部包括滑杆和用于夹紧并推动插入管前进的推进板,推进板上侧设有锯齿部,滑杆与推进板尾端固定连接,滑杆位于滑槽中,复位件设于滑杆与滑槽之间;推轮与支撑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推轮的凸出部可嵌入和脱离推进板的锯齿部,旋钮带动推轮旋转,推轮上的凸出部推动推进板向前和向下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中常常需要向患者体内插入管道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包括胃镜、肠镜、耳鼻内窥镜、尿道膀胱镜、食道扩张球囊等,此外还有用于排出体腔内积液的胸腔管、脑脊液外引流导管、腹腔管、胆管等,这些插入管进入人体的过程中需要穿过口腔、鼻腔、肛门或皮肤创口等部位,在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一般在X光造影术的辅助下,徒手将插入管插入患者体内并缓慢推送至目标部位。
但是,现有徒手插入并推进插入管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人体的耳鼻腔、口腔、喉腔、食管、肠道以及皮肤创口非常敏感,因此在推进插入管的时候必须保持缓慢和匀速,但是徒手推进插入管时很难把握好力度和速度,导致插入管推进的过程中难以保持稳定,推进过程可能忽快忽慢,从而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体内组织造成损伤。
2.由于X光造影生成的图像是重叠影像,即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与穿入管的X影像形成重叠,因此在推进插入管的动态过程中,很可能无法清晰地显示病灶和插入管的位置,导致插入管难以精确的到达目标位置,不仅不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也给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通过旋转旋钮的方式将插入管步进式地推进至患者体内,每次旋转旋钮可以推进插入管行进相同的一小段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把控推进速度的问题和难以精确推送至目标位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和推进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钮和推轮,所述推轮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推轮与旋钮之间设有转轴,旋钮设于壳体外侧;所述推进机构包括基座、支撑杆、滑槽、夹紧部和复位件,所述夹紧部包括滑杆和用于夹紧并推动插入管前进的推进板,所述推进板上侧设有锯齿部,所述滑杆与推进板尾端固定连接,滑杆位于滑槽中且可在滑槽中来回滑动,所述复位件设于滑杆与滑槽之间。所述控制机构中的推轮与推进机构中的支撑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推轮的凸出部可嵌入和脱离推进板的锯齿部,旋钮带动推轮旋转,推轮上的凸出部推动推进板向前和向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发明的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通过旋转设于壳体外侧的旋钮带动位于壳体内部的推轮旋转,推轮上的凸出部可以推动推进板向下前方移动,推进板下移时可以夹紧插入管,同时推进板前移以带动插入管向前移动;当推进板复位时,推进板向后上方移动,插入管不再受推进板的挤压,即推进板复位而插入管停留在原来位置,继续旋转旋钮便可以循环“推进-复位-推进”的过程,使插入管逐步等距地进入人体内部,推进过程平稳且速度均匀,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
二、采用本发明的旋钮式插入管推进装置,由于推轮的规格是一定的,推轮上凸出部每次从接触到脱离推进板上的锯齿部的时间也是一定的,因此插入管每被推进一步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通过X光线造影术确定病灶的位置,再计算出插入管需要进入的距离,便可以得知需要旋转多少圈旋钮就可以使插入管到达目标位置,解决了徒手推进插入管时由于X光影像不清楚导致的推入位置不精确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