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8695.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聪;龚文博;马越;张志海;赵海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E04C1/00;E04C1/39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炜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浇带 封堵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工隔砖(2)、止水钢板(3)、支撑筋(5)、上面筋(1)和底面筋(4);
所述工隔砖(2)呈“工”字型,底面为平面,顶面设置有贯通的纵向凹槽(2.1)和横向凹槽(2.2);所述凹槽用于放置上面筋(1)和底面筋(4);
两块工隔砖底面上下堆叠形成支柱结构,其中间设置有止水钢板(3);止水钢板(3)垂直连接到竖直设置的支撑筋(5);
上工隔砖凹槽中设置上面筋(1);下工隔砖凹槽中设置底面筋(4);
工隔砖(2)为板和后浇带分界面;止水钢板从后浇带侧面的板延伸至后浇带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筋呈十字交叉的网状设置于工隔砖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隔砖(2)高度为板厚度的1/2,顶面长度为横向凹槽中面筋间距的2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隔砖(2)中间部分砖厚为3~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隔砖横向凹槽(2.2)离边缘的距离为1/2横向凹槽中面筋间距;横向凹槽(2.2)数量大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隔砖横向凹槽深(2.2)度为2倍钢筋外径与钢筋保护层厚度之和;所述工隔砖纵向凹槽(2.1)深度为钢筋外径与钢筋保护层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5)上端垂直连接到上面筋的纵筋,下端垂直连接到底面筋的纵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5)的间隔为30~6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隔砖材质为透水混凝土。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根据施工的结构参数定制工隔砖;
(2)清理及测量放线:按施工要求找到后浇带的准确位置,对后浇带板位置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准确测量放样出铺设下工隔砖位置的中线、止水钢板于地面垂直投射边线;
(3)底面筋铺设:底面层钢筋铺设,合理计算位置及控制间距,于止水钢板在地面垂直投射边线位置铺设一道纵向钢筋,用于支撑筋的安放;于下工隔砖中线位置铺设一道纵向钢筋,纵向筋在上、横向筋在下,保证工隔砖的安放;
(4)底部工隔砖砌筑及底面筋绑扎固定:在底部钢筋铺设完毕后将进行下工隔砖的铺设,此时工隔砖的凹槽将逐一对应相应的钢筋,并对底面筋绑扎;
(5)止水钢板铺设及支撑钢筋焊接:在下工隔砖上端面铺设止水钢板并焊接,并将支撑钢筋一端与底面纵筋焊接,中间与止水钢板焊接固定;
(6)上工隔砖铺设和马凳筋安装:上工隔砖铺设于止水钢板上,并与下工隔砖形成错缝布置,同时安设马凳筋,保证铺设面筋稳定性;
(7)上部钢筋铺设、绑扎及支撑钢筋与上部面筋焊接:面筋对应工隔砖凹槽进行铺设,于上层工隔砖中线位置铺设一道纵向钢筋,纵向筋在下、横向筋在上,并进行上面筋绑扎,保证封堵结构受面筋挤压牢固后,将支撑筋上端与上面纵筋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6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