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MMI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8656.8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一村;陈南光;张丽强;田振;王宗良;纪红柱;任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13 | 分类号: | G02B6/13;G02B6/136;G02B6/12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高维波 |
| 地址: | 25205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mi 波导 马赫 干涉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反MMI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在各种类型的条形光波导的基础上,制作两个沟槽;沟槽内侧壁所围成的区域与原条形波导区域重合,即将原波导重构为脊型波导;所述脊型波导的宽度与原条形波导宽度等于或小于原条形波导。该方案可以极大简化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过程,并可将干涉器的总长度减少到数微米至数十微米量级,从而为基于各类低折射率对比波导的集成光学芯片开发,以及高性能的微型波导传感器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波导器件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反MMI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波导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器是一种基础的波导干涉器结构,也是集成光学芯片构建的基础元件之一,在信号处理、光通讯、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硅基波导及其他高折射率对比波导,如LNOI波导(绝缘体上的铌酸锂波导)的马赫-曾德干涉器制备较为成熟。但对于各类低折射率对比的波导(即通常所谓“弱”波导),如离子注入晶体波导、飞秒激光写入玻璃波导、聚合物波导等,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这限制了各类低折射率对比波导的进一步集成化和功能化。
具体来说,困难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低折射率对比波导的芯区和衬底折射率差较小,波导弯曲损耗显著,因此通常需要较长的工作距离才能把波导分为两路,从而形成干涉器结构。例如,离子注入晶体波导的折射率变化幅度通常为10-4至10-3量级,需要数毫米甚至数厘米的弯曲半径才能够有效降低弯曲损耗。其二,由于同样的原因,波导的有效折射率调控范围过窄,导致干涉器的两臂需要积累较长的距离差,才能形成有效的干涉效应,因此需要较长的干涉区长度。由于以上原因,如果将传统的分支型马赫-曾德干涉器结构照搬到低折射率对比波导中,则所需的干涉器长度往往超过数毫米。例如,J.Ajates等于2017年报道的基于飞秒激光写入Nd:YAG晶体波导的马赫-曾德干涉器,其器件长度超过8毫米。这十分不利于波导干涉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限制了基于各类低折射率对比波导的集成光路开发。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案可以极大简化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过程,并可将干涉器的总长度减少到数微米至数十微米量级,从而为基于各类低折射率对比波导的集成光学芯片开发,以及高性能的微型波导传感器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MMI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条形光波导的基础上,制作两个沟槽;沟槽内侧壁所围成的区域与原条形波导区域重合,即将原波导重构为脊型波导;所述脊型波导的宽度与原条形波导宽度等于或小于原条形波导。
优选方案为,所述两条沟槽之间填充有低折射率介质,所述低折射率介质为折射率低于原条形波导衬底材料的介质。
优选方案为,所述两条沟槽的边缘为直线,所述直线互相平行。
优选方案为,所述两条沟槽相对于波导中轴线成对称。
优选方案为,所述两条沟槽的入射或出射端构建锥形结构,即两条沟槽内侧壁间距渐变。
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干涉器在制备波导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