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8034.5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后泽达哉;后藤大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T13/54 | 分类号: | H01T13/54;H01T13/06;H01T13/2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赵晶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塞,其具备形成副室的罩部,并抑制提前点火及失火的发生。火花塞(100)具备罩部(50),该罩部(50)从前端侧覆盖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和接地电极(13)的对置部(13A)而形成预燃室空间(63),并且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喷孔(61)。主体配件(40)中比预燃室空间(63)的后端(65)靠前端侧的配件体积A(mm3)与主体配件(40)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率B(W/mK)满足式(1),3.6<A/B<98.0…式(1),配件体积A(mm3)与预燃室空间(63)的空间体积C满足式(2),0.18<C/A<1.20…式(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已开发了具备点火室的火花塞。例如,专利文献1的预燃室火花塞具备圆筒状的金属制的壳体以及包围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这两者并形成点火室的点火室盖。点火室盖形成有多个孔口,该多个孔口允许混合气从燃烧室流入点火室。在该火花塞中,通过点火室内的点火而使火炬状的火焰从孔口喷出到燃烧室内,由此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燃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9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火花塞中,由于点火室是除孔口之外被封闭的结构,因此在点火时点火室内部的温度容易变高,有可能发生提前点火。另一方面,在该火花塞中,若点火室内部的温度过低,则在点火室内部的燃烧时压力损失/热损失变大,向主燃烧室喷出时的压力及热量变小,从而有可能失火。因此,在对点火室内的热传导带来很大影响的壳体和点火室盖中,要求将热传导率和体积设定为适当的值,可抑制提前点火和失火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形成副室的罩部的火花塞中,抑制提前点火及失火的发生。本发明能够以如下形式实现。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一种火花塞,其具备:中心电极;
接地电极,具有与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对置的对置部,并在所述对置部与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筒状的绝缘体,在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从所述绝缘体的前端露出的状态下将所述中心电极收容于内部;
筒状的主体配件,将所述绝缘体收容于内部;及
罩部,从前端侧覆盖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对置部而形成副室,并且与所述主体配件的前端侧接合,并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喷孔,
所述主体配件中比所述副室的后端靠前端侧的配件体积A(mm3)与所述主体配件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率B(W/mK)满足式(1),
3.6<A/B<98.0…式(1)
所述配件体积A(mm3)与所述副室的副室体积C(mm3)满足式(2),
0.18<C/A<1.20…式(2)。
在本发明的火花塞中,比副室的后端靠前端侧的配件体积A(mm3)的值越大,越容易在副室蓄积热量。另外,主体配件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率B(W/mK)的值越大,越容易从副室向外部逸散热量。因此,通过用上述式(1)规定比副室的后端靠前端侧的配件体积A(mm3)与主体配件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率B(W/mK)之间的关系,使容易在副室蓄积热量的要素与容易从副室向外部逸散热量的要素之间的平衡良好,从而能够适当地保持副室内的温度,由此能够防止提前点火和失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转换装置及功率转换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重整非晶碳聚合物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