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7037.7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3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蒋琦;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24/08;H04W52/14;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信 节点 中的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节点首先接收K1个第一类信号组;随后发送K1个第一类信令组;所述K1个第一类信令组分别与所述K1个第一类信号组一一对应,所述K1个第一类信令组分别指示所述K1个第一类信号组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K1个第一类信令组分别采用K1个不同子载波间隔;给定第一类信令是所述K1个第一类信令组中的任一第一类信令,所述给定第一类信令的发送功率等于第一上限功率值和第一目标功率值中的之一;所述给定第一类信令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所述K1个子载波间隔共同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上限功率值。本申请优化副链路上反馈信号的发送功率,以提高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物联网或车联网系统中副链路上反馈信道发送功率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迅猛发展的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业务,3GPP也开始启动了在NR框架下的标准制定和研究工作。目前3GPP已经完成了面向5G V2X业务的需求制定工作,并写入标准TS22.886中。3GPP为5G V2X业务定义了4大应用场景组(Use Case Groups),包括:自动排队驾驶(Vehicles Platnooning),支持扩展传感(Extended Sensors),半/全自动驾驶(Advanced Driving)和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目前的V2X系统中,支持终端设备通过PSFCH(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物理副链路反馈信道)反馈针对副链路上的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副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与此同时,目前NR V2X中也确定终端能够同时发送多个PSFCH以反馈多个PSSCH的传输。
发明内容
NR V2X系统中,一个终端会同时与多个终端保持通信,进而一个终端会同时向多个终端反馈HARQ-ACK,而当这多个HARQ-ACK在相同的时隙中被发送时,目前Release 16版本的解决方案是终端会选择N个优先级较高的PSFCH,且采用相同的功率值进行发送。然而,目前假设多个PSFCH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都是相同的,且所述多个PSFCH均采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确定对应的PSFCH的发送功率值。然而未来V2X中,终端将会在多个子载波间隔下进行PSFCH的传输,且PSFCH也能够基于副链路的路损计算发送功率值。
基于上述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且本申请中的第三节点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终端中。与此同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PC5空口,但本申请也能被用于Uu口,且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同时存在PC5口和Uu口的传输的场景。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终端与终端之间的反馈,但本申请也同样适用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非反馈信号,以及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的传输,取得类似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PSFCH传输实现的技术效果。此外,不同场景(包括但不限于V2X场景和终端与基站的通信场景)采用统一的解决方案还有助于降低硬件复杂度和成本。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节点中的方法,包括:
接收K1个第一类信号组;
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K1个第一类信令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7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