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6695.4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峰;周香芹;吕雨蝶;陈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2C17/02;B02C17/10;B02C17/20;B02C23/14;C12M1/12;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蚌埠幺四零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修复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进料带、修复箱、涡轮、营养液罐,所述进料带顶部与修复箱侧面贴合安装,土壤修复工作开始时,进料带运转,将待修复土壤投入初筛盘中进行预筛选,将石块等大颗粒杂物筛出,避免损伤泥浆混合筒,然后使筛选过的土壤进入泥浆混合筒等待泥浆混合工作,并沿出填处理,滚筒进行混合时,研磨管因惯性沿滚筒旋转方向转动,对内部泥浆进行研磨,有利于土壤与混合液均匀混合,筛孔过滤出较细的泥浆,并通过内垫在外部运转下产生的震动对表面泥浆进行二次混合,连接杆通过连接口将研磨管两两连接,使内胆在运转中保持相同转速,避免过度研磨导致土壤颗粒粉末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反应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是将受污染土壤与水比例混合放入反应器中,一般就地放置,并利用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反应器中的污染物质的仪器,根据污染物选择菌种,治理周期较长,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搅拌,喷洒使菌种与土壤充分混合反应,保证治理菌种繁殖形成生物膜,并经过循环处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治理周期长,且一般就地放置,当反应器在内部混合滚筒研磨循环过滤受污染土壤时,过度细小的土壤虽然有利于微生物反应,但土壤内部的胶粒容易在细小的土质中受渗透水影响淋失,在治理完成后容易导致营养成分向地下层流失,从而造成地下层酸化或者地下河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反应器在内部混合滚筒研磨循环过滤受污染土壤时,过度细小的土壤虽然有利于微生物反应,但土壤内部的胶粒容易在细小的土质中受渗透水影响淋失,在治理完成后容易导致营养成分向地下层流失,从而造成地下层酸化或者地下河污染。
本发明一种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进料带、修复箱、涡轮、营养液罐,所述进料带顶部与修复箱侧面贴合安装,所述修复箱侧面与涡轮侧面管道连接,所述营养液罐中段与修复箱顶部管道连接,所述营养液罐中段与涡轮顶部管道连接,所述修复箱设有初筛盘、泥浆混合筒、反应罐、绞机、抽水机、出料带,所述初筛盘侧面与泥浆混合筒侧面法兰连接,所述泥浆混合筒另一侧面与反应罐侧面法兰连接,所述反应罐底部与出料带侧面嵌固连接,所述绞机侧面与反应罐侧面焊接连接,所述抽水机侧面管口与绞机底部管道连接,所述出料带顶部与绞机底部贴合安装,所述初筛盘侧面与进料带顶端贴合安装,所述进料带左侧与地面呈四十五度倾斜结构,所述出料带斜面与地面呈三十度倾斜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泥浆混合筒设有输液管、滚筒、链条、底座,所述输液管截面与滚筒中心相贯通,所述滚筒侧面与链条内侧传动配合,所述链条下端与底座传动配合,所述底座内侧与滚筒两侧活动卡合,所述输液管截面与营养液罐中段法兰连接,所述滚筒与输液管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底座两侧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绞机设有支架、绞盘、电机、铰链、转轴、压缩罐,所述支架侧面与转轴弧面穿孔配合,所述绞盘内侧与转轴外弧旋转卡合,所述电机与支架嵌固连接并与转轴传动配合,所述铰链内侧与转轴传动配合,所述压缩罐顶端与铰链下端活动卡合,所述支架共设有二个并呈平行分布结构,所述转轴共设有三个并呈上二下一分布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筒设有出水孔、研磨管、搅拌杆、连接杆,所述出水孔内壁与搅拌杆内壁相贯通,所述研磨管外壁与滚筒内壁活动配合,所述搅拌杆两侧中心与滚筒两侧相贯通,所述连接杆两侧与研磨管侧面相贯通,所述研磨管共设有四个并呈左右对称分布结构,所述出水孔共设有四行并沿搅拌杆中心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罐设有滚轴、吊杆、牙盘、抽水口、辅助吊杆,所述滚轴弧面与压缩罐侧面相贯通,所述吊杆底部凸起与压缩罐顶部凹槽滑动卡合,所述牙盘截面与压缩罐侧壁嵌套连接,所述抽水口内壁与压缩罐表壁相贯通,所述辅助吊杆顶部与压缩罐焊接连接,所述辅助吊杆顶部与链条下端活动卡合,所述辅助吊杆与吊杆间夹角呈三十三度倾斜结构,所述吊杆边缘呈上弧下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