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6309.1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蒋励;梁宏;张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11/00;F28F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应力 补偿 功能 传热 结构 | ||
1.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换热设备管板、换热管和应力吸收管;
在其中一换热设备管板与所述换热管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管,所述应力吸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设备管板,所述应力吸收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换热设备管板的一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之间为分体式结构或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之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应力吸收管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块换热设备管板上,所述应力吸收管的另一端滑动套接在换热管的一端内,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其中另一块换热设备管板上;
在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滑动配合的一端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提高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之间的密封介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应力吸收管上设有一用于消除换热器中的热应力的应力吸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结构由至少一沿应力吸收管轴向分布的波纹管圈所组成,所述波纹管圈沿应力吸收管的径向均匀凸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结构整体为Z形或S型或L型的弯曲管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管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采用相同的材料制造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管与换热管均采用可焊接材料制造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光管或翅片管。
11.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筒体,在所述换热器筒体内部设有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备热应力自补偿功能的传热结构,该传热结构包括一对相互平行设置在换热器筒体两端处的所述换热设备管板,在一对所述换热设备管板之间水平分布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换热管,在其中一所述换热设备管板与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一用于消除换热器中的热应力的所述应力吸收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3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阵列的布局结构
- 下一篇:50MW等级高压对冲燃烧π型煤粉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