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杆式经皮穿刺定位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6013.X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捷;赵雪;孙鑫;郝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杆 式经皮 穿刺 定位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杆式经皮穿刺定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板、角度调节模块、穿刺针和多根位置调节杆。每根位置调节杆上设有至少两个活动关节,每个活动关节自身能够进行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同时,每根位置调节杆上,至少一个活动关节带有锁定功能,位置调节杆的底端粘贴在人体皮肤上。角度调节模块包括球型件、支撑件和锁紧件,穿刺针安装在球型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穿刺针针尖放置在拟定的皮肤部位上,无需插入皮肤,实现了穿刺针的皮肤外调节,克服了现有方法中反复穿刺的损伤;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调整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杆式经皮穿刺定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于皮下、皮肤深层、脏器以及骨质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常需要进行经皮穿刺活检、经皮微创治疗等。这些操作往往需要在C臂机、O臂机或者是CT透视下,将穿刺针穿入皮肤后,再调整进针方向。具体操作方式为:首先在皮肤上确定大概位置的进针点,然后将不同穿刺装置插入体内,使穿刺装置能与人体固定;然后再进行透视,确认穿刺的角度是否正确;最后根据透视结果进行穿刺角度的调整。然而,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带来以下问题:1、穿刺装置进入体内后位置难以大幅度调节,如果方向不对,需要拔出再次穿刺,增加患者的损伤;2、穿刺装置在皮肤内不固定,患者的移动导致进针角度有偏差;3、反复调整容易增加患者和医生的射线暴露的次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方式是在穿刺时采用提高穿刺精度的装置,如公开号为CN210130901U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CT引导肺穿刺固定导向支架。但是该装置只能在穿刺进人体的时候提高精度,减少需要后续调整的概率。但是在经皮穿刺活检等操作的第一步时,仍然需要以插入人体的方式固定穿刺装置,然后通过透视结果来确定来进行调整位置,无法避免患者需要重复穿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杆式经皮穿刺定位固定装置。
一种连杆式经皮穿刺定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板、角度调节模块、穿刺针和多根位置调节杆,所述的角度调节模块安装并且穿过支架板的中央,多个位置调节杆安装在支架板的底部,其中,每根位置调节杆上设有至少两个活动关节,每个活动关节自身能够进行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同时,每根位置调节杆上,至少一个活动关节带有锁定功能,位置调节杆的底端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所述的穿刺针安装在角度调节模块上,所述的角度调节模块包括球型件、支撑件和锁紧件,穿刺针安装在球型件上,所述的球型件安装在支撑件内,所述的支撑件连接支架板,所述的锁紧件连接支撑件用于限制球型件在支撑件内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角度调节模块中,支撑件为穿过支架板的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在圆柱筒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的球型件位于隔板上,穿刺针穿过通孔;圆柱筒的侧壁上设有间隙条,并且圆柱筒的侧壁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的锁紧件为圆柱环盖,圆柱环盖的内径小于圆柱筒的外径,圆柱环盖的侧壁内侧设有内螺纹,通过圆柱环盖上内螺纹和圆柱筒上外螺纹的配合,将圆柱环盖拧在圆柱筒上,使得圆柱筒的侧壁向内发生形变,限制球型件的转动。
进一步地,每个位置调节杆包括至少一根支杆,所述的支架板和支杆的顶端通过一个活动关节连接,其余活动关节设置在两根支杆之间或者支杆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关节为万向轴铰链关节或球形关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球形关节包括球体和安装块,所述的球体设置在安装块内;所述的球体和安装块分别连接两根支杆;或者球体连接支杆,安装块连接支架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带有锁定功能的球形关节包括球体、锁紧环和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在圆筒的侧壁上设有间隙条,并且圆筒的侧壁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的锁紧环的内径小于圆筒的外径,锁紧环的侧壁内侧设有内螺纹,通过锁紧环上内螺纹和圆筒上外螺纹的配合,将锁紧环拧在圆筒上,使得圆筒的侧壁向内发生形变,限制球体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