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识别智能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5270.1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5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一 |
| 主分类号: | G10L17/22 | 分类号: | G10L17/22;G06K9/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盐城高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29 | 代理人: | 陈民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老人 家庭成员 脸谱 识别 智能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识别智能机器人,包括顶部防尘罩、机器人主体和限位套筒,所述顶部防尘罩侧边设置有信号天线,所述信号天线下方设置有面部扫描器,所述面部扫描器两侧设置有立体声音采集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侧边设置有铭文板,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设置有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下方设置有所述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中间安装有球状移动轮。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经由用户设置,输入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和声音信息,并在有人来访时主动采集来客的脸谱信息和声音信息,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完成判别任务,从而告知老人来客的信息,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同时本发明具有移动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庭机器人设备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识别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智能家庭机器人设备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用于家庭生活辅助方面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功能的家用设备,包括自动洗碗机、自动扫地机、智能电饭煲等多种智能家用电器均可称之为智能机器人。申请号为:CN201611037883.9公开了一种视觉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1)图像轮廓识别,将图像轮廓与数据库中图像轮廓进行匹配;匹配成功,进行下一步骤,匹配失败,停止识别,发出提示;2)对图像色彩识别,并于图像轮廓组合后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进行下一步骤,匹配失败,停止识别,发出提示;3)图像细节识别,将图像细节与图像色彩以及图像轮廓进行组合,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匹配,4)输出匹配结果。本发明所公开的视觉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方法,能够对人像进行快速识别,通过逐级匹配,快速将非目标对象进行排除,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同时,采用逐级比对的方式也可以极大的提高识别准确率,适于广泛应用于安保领域。申请号为:CN201510330825.4提供一种用于对象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个对于识别对象的识别结果;基于所述多个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多个识别结果中的可用结果。根据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多个识别结果进行筛选,从而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无用的识别结果予以去除,减少了无用识别数据的存储,提高了用户设备的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诸如人脸搜索等后续的识别操作,提升对图像信息的识别效果。申请号为CN201610772416.4公开了一种配送服务机器人装置,包括轮子、驱动电机,还包括控制系统、驱动装置、路况检测装置、储物装置、身份识别装置、监控装置、存储器读写装置和短信发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路况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监控装置、存储器读写装置及短信发送装置和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配送服务机器人装置的,本发明具有以机代人、工作方式简单的特点,具有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的效果。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平均一个家庭中有两名老人,而老人由于身体衰老,容易发生耳聋、视力变差、移动能力变弱的问题,需要时常有人陪伴、照顾,人工成本较高,这就会对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而如果要晚辈随时照顾,又影响其正常工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针对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识别智能机器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针对老人家庭成员的脸谱识别智能机器人,包括顶部防尘罩、机器人主体和限位套筒,所述顶部防尘罩侧边设置有信号天线,所述信号天线下方设置有面部扫描器,所述面部扫描器两侧设置有立体声音采集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侧边设置有铭文板,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设置有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下方设置有所述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中间安装有球状移动轮,所述开关按钮和所述铭文板下方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侧边设置有定型装配器,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下方设置有通用型充电插口,所述通用型充电插口与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电池组上设置有散热栅格,所述电池组与卡扣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一,未经杨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5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