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压力体的拆卸方法及其拆卸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4823.1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0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5B27/00;F04B3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孙铭侦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压缩机 压力 拆卸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压力体的拆卸方法及其拆卸用设备,涉及压缩机压力体拆装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修复过程、加压过程、拆卸过程;所述修复过程包括:S1:在加压通道内放置填充物;S2:向加压通道内施加压力,推动填充物填充于承压胶圈与油腔内壁之间;S3:判断承压胶圈是否可以保压;若保压,向油腔内加压;若无法保压,重复S1、S2直至保压;拆卸用设备包括夹紧组件、驱动组件,拆卸时,用夹紧组件将锁紧螺母夹紧,再用驱动组件将旋拧锁紧螺母直至与十字头分离。本发明具有安全性能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压力体拆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压力体的拆卸方法及其拆卸用设备。
背景技术
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设计的压缩机中,活塞杆与十字头弹性连接,其利用不同型号的活塞杆配备不同型号的压力体,在压力体上施加150Mpa的压力时,活塞杆伸长,但是当压力体中的承压胶圈密封性减弱时,无法朝向压力体内加压,从而使得活塞杆无法伸长。
参照图5,活塞杆5一端一体固接有轴肩51、另一端同轴套设有两个半圆状的止推环52,两个半圆状的止推环52通过外卡环53与活塞杆5固接,轴肩51与止推环52之间依次设有同轴套设于活塞杆5外周的压力体6、螺圈7,轴肩51与压力体6端部抵接;压力体6远离轴肩51的一端同轴开设有环槽形油腔61,压力体6周壁开设有与油腔61连通的L形加压通道62;油腔61内同轴套设有承压胶圈63,承压胶圈63内外两周壁分别与油腔61内壁贴合,从而对油腔61起到密封作用,承压胶圈63远离轴肩51的一端抵接有同轴套设于活塞杆5外周的盘形活塞64,盘形活塞64将油腔61封闭,螺圈7接近轴肩51的一端与盘形活塞64远离轴肩51的一端抵接,从而止推环52和轴肩51将螺圈7和压力体6固定于二者之间。十字头8内壁与螺圈7外壁螺纹连接,压力体6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9,锁紧螺母9远离轴肩51的一端可与十字头8端壁抵接。
向油腔61内加压时为加压状态、油腔61内释压后为释压状态,向油腔61内加压时,通过加压通道62向油腔61内加压,加压过程中由于承压胶圈63的保压作用,油腔61内压力增大,从而推动盘形活塞64朝向远离轴肩51一侧运动,盘形活塞64运动时活塞杆5沿轴向延展拉伸,从而推动十字头8与锁紧螺母9分离,使得二者之间产生间隙;释压后,油腔61内压力减小,盘形活塞64运动至原位,从而活塞杆5恢复形变,此时带动十字头8与锁紧螺母9抵紧。
长时间使用后,活塞杆5、承压胶圈63等均会出现部分失效,从而需要定期对活塞杆5和承压胶圈63进行更换,更换时,将活塞杆5、十字头8、锁紧螺母9等一齐从压缩机上拆下,将其拆下之后再依次将锁紧螺母9、压力体6等拆卸。
现有技术中,当承压胶圈63失效(密封作用变差)时,无法向油腔61内加压,从而无法使得十字头8与锁紧螺母9之间产生间隙,由于十字头8对锁紧螺母9的抵紧力会达到150Mpa左右,从而无法将锁紧螺母9朝向轴肩51一侧拧出;而现有技术中通常用切割机将锁紧螺母9切开。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化工厂内,不能出现明火,而切割机在切割过程中会迸发出大量的火花,在化工厂内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压力体的拆卸方法,其具有安全性能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压力体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过程、加压过程、拆卸过程;
所述修复过程包括:
S1:在加压通道内放置填充物;
S2:向加压通道内施加压力,推动填充物填充于承压胶圈与油腔内壁之间;
S3:判断承压胶圈是否可以保压;若保压,向油腔内加压;若无法保压,重复S1、S2直至保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