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贻贝自动脱壳机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4160.3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0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成;李瑞雪;胡世伟;季建;徐珊;张宾;付万冬;廖妙飞;王家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汪利胜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贻贝 自动 脱壳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贻贝自动脱壳机构及方法,旨在解决贻贝取肉需要先将贻贝烫死,影响烹饪的新鲜度和口感的不足。该发明包括支架、装夹组件、扩口组件,装夹组件包括推拉活塞缸、两相对设置的移动夹块,推拉活塞缸伸缩杆和移动夹块之间均铰接连杆,移动夹块上安装缓冲座,缓冲座上铰接夹头,两夹头相对设置,两夹头的相对面上均设有贻贝装夹凹槽,夹头上部和和缓冲座之间连接定位弹簧,两夹头之间设置贻贝支撑槽;扩口组件包括竖向活塞缸、横向活塞缸、扩口片,竖向活塞缸伸缩杆上连接可转动的转向杆,扩口片紧固连接在转向杆上,转向杆外壁上设有导槽,滑动座紧固连接导柱、喷嘴,导柱端部适配插装在导槽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贻贝加工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贻贝自动脱壳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菜混炒,味均鲜美。目前贻贝剥壳操作时需要先将贻贝进行蒸煮,烫死后的贻贝两壳自动张开,即可轻松地将贻贝肉取出,尽管这种方式取肉操作方便,但是蒸煮后的贻贝肉再进行烹饪新鲜程度降低,影响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贻贝取肉需要先将贻贝烫死,影响烹饪的新鲜度和口感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贻贝自动脱壳机构及方法,可直接对鲜活的贻贝进行取肉操作,操作方便,取出的贻贝肉新鲜,有利于保证烹饪的新鲜度和口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贻贝自动脱壳机构,包括支架、装夹组件、扩口组件,装夹组件包括推拉活塞缸、两相对设置的移动夹块,移动夹块可横向滑动安装在支架上,推拉活塞缸伸缩杆和移动夹块之间均铰接连杆,移动夹块上安装缓冲座,缓冲座和移动夹块之间安装缓冲弹簧,缓冲座上铰接夹头,两夹头相对设置,两夹头的相对面上均设有贻贝装夹凹槽,夹头下部与缓冲座铰接,夹头上部和和缓冲座之间连接定位弹簧,两夹头之间设置贻贝支撑槽,贻贝支撑槽靠近夹头下方;扩口组件包括竖向活塞缸、横向活塞缸、扩口片,横向活塞缸安装在支架上, 横向活塞缸伸缩杆上紧固连接可在支架上横向滑动的滑动座,竖向活塞缸紧固连接在滑动座上,竖向活塞缸伸缩杆上连接可转动的转向杆,扩口片紧固连接在转向杆上,扩口片下端设有一排插针,插针、扩口片可插入两贻贝装夹凹槽之间,转向杆外壁上设有导槽,导槽包括竖直部和螺旋部,滑动座紧固连接导柱、喷嘴,导柱端部适配插装在导槽中,喷嘴朝向插针设置。
贻贝取肉操作时,第一步,将新鲜贻贝的铰合部放置到贻贝支撑槽位置,贻贝的两壳开口侧朝上;第二步,推拉活塞缸工作带动推拉活塞缸伸缩杆回缩,从而将两移动夹块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贻贝适配装夹在两贻贝装夹凹槽之间;第三步,启动横向活塞缸,推动滑动座移动使扩口片正对两夹头之间的中间位置;第四步,启动竖向活塞缸,竖向活塞缸伸缩杆向下移动,插针戳入贻贝的两壳之间,随后扩口片插入两壳之间,当导柱滑动到导槽的螺旋部后,竖向活塞缸伸缩杆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推动转向杆转动,扩口片随转向杆一起转动将贻贝两壳向外撑开,两夹头随两壳一起向外张开;第五步,插针戳入贻贝肉后,竖向活塞缸伸缩杆向上移动回缩,此时转向杆先一边反转一边向外移动,插针转动使贻贝肉从壳壁上脱落下来,转动杆继续向外移动脱离两壳,推拉活塞缸伸缩杆回位;第六步,横向活塞缸伸缩杆回位,推动竖向活塞缸移动使贻贝肉离开装夹组件位置,然后通过喷嘴向插针位置喷水,高压水流将贻贝肉从插针上冲下。从而完成新鲜贻贝的整个取肉过程。直接对鲜活的贻贝进行取肉操作,操作方便,取出的贻贝肉新鲜,有利于保证烹饪的新鲜度和口感。
作为优选,支架上和移动夹块对应设有滑轨,移动夹块可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移动夹块在滑轨上滑动,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贻贝装夹凹槽内壁上设有一层缓冲垫。缓冲垫对贻贝起到了防护作用。
作为优选,夹头上设有吸附孔,吸附孔贯通到贻贝装夹凹槽内壁,吸附孔连接负压吸附管。贻贝两壳打开后,负压吸附管吸气,在吸附孔内产生负压,从而使两壳吸附在贻贝装夹凹槽内壁上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1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石英纤维的方法
- 下一篇:气压盘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