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3338.2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涂中强;赵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C1/00;G01C9/00;G01C5/00;G01B21/02;G01N33/00;E02D33/00;G08B13/196;G08B17/10;G08B1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智能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包括:采集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采集装置和多个第二采集装置;监控平台,用于根据伸缩缝倾角信息和两个管廊倾角信息,确定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和相邻两个地下管廊的沉降信息;以及根据两个水平位移信息,确定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断裂位移信息。本发明通过将整个管廊分区、编号,并在每个分区内设置可以循环左右移动的带定位模块的监测组,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事故位置地址;通过倾角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沉降信息和水平方向断裂信息,监测全面可靠,还可以获得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错位沉降情况和同步沉降情况,使得管廊沉降监测更加全面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城市的生命线,为了保证综合管廊安全、可靠的运行,设置监控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综合管廊的监控系统为定点监测,由于定点监测为离散式监测,当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准确的确定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同时,现有技术中,对综合管廊的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监测,通常仅考虑了沉降监测,并没有考虑水平方向断裂监测,从而导致监测不够准确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包括:采集装置、监控平台;
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采集装置和多个第二采集装置;
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通过实时移动在管廊内壁上的监测组,实时采集对应管廊分区内对应位置处的监测信息;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通过设置在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倾角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伸缩缝倾角信息、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两侧管廊的管廊倾角信息、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两侧的水平位移信息;
所述监控平台,用于当监测信息大于对应的监测阈值时,发出对应管廊分区内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预警信息;根据伸缩缝倾角信息和两个管廊倾角信息,确定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和相邻两个地下管廊的沉降信息,并且当沉降信息大于对应沉降阈值时,发出第二预警信息;以及根据两个水平位移信息,确定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的断裂位移信息,并且当断裂位移信息大于断裂位移阈值时,发出第三预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在管廊内壁上,所述滑杆上套设有滑环,所述滑环上固接有监测载体,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旋转电机装置,所述旋转电机装置的转轴上均缠绕有拉绳,两个所述拉绳的自由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监测载体的相对外壁上;所述监测载体上布设有监测组。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组包括:环境监测组、设备监测组、安防监测组、火灾监测组;所述环境监测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甲烷浓度传感器;所述设备监测组包括:风机监测设备、水泵监测设备、照明监测设备;所述安防监测组包括:入侵探测报警监测设备、视频设备、声光报警设备、照明设备;所述火灾监测组包括:感温和烟感火灾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包括:两个燕尾槽,两个所述燕尾槽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地下管廊伸缩缝处两侧管廊上,所述燕尾槽内滑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放置块外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第二放置块;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放置块上设置有第一倾角传感器,所述第二放置块上设置有第二倾角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弹簧上的拉力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平台包括:位置编号模块、位置确定模块、第一预警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3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6N铜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锚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